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多种青春 别样文艺(张定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6日09:46 来源:人民日报 张定浩
  漫画    徐鹏飞  漫画   徐鹏飞

  在被人们习惯性当作范本讨论的韩寒、郭敬明之外,在热闹的话题性的“青春文艺”之外,还有更多别的青春和别的文艺,等待我们去发现

  有关“青春文艺”,十年之前,批评界似乎主要围绕韩寒和郭敬明而展开,十年之后,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当人们把目光反复聚焦在有限的几个80后作家身上,抑或,仅仅聚焦在自己身上,然后慨叹青春、文艺乃至时代的种种问题时,这种思维方式本身所呈现出来的视域上的狭隘和精神上的极度懒惰,恐怕比这些人操心的问题更成问题。

  很难说清楚所谓“青春文艺”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这里说的“青春”,到底是指向作品主题还是作者队伍,抑或读者群体?也许,只是这三者构成的一个暧昧不清的交集。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交集里一目了然可供大发议论的内容,而是在交集之外是否还存有其它的可能性。归根结底,每个时代的平庸者都是相似的,而优异者各有各的不同。因此吸引我注意的,从来不是众多年轻的平庸者此刻共同在做什么,而是或许存在的一些年轻的优异者在做什么。

  就这几年我接触到的一些优秀的青年作者及其作品来说,他们绝非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相反,他们有能力吸引一大批年轻热诚的陌生读者,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似乎都不在热烈讨论的“青春文艺”的范畴里,起码不在被市场放大的青春流行文化的范畴里。

  比如颜歌和周嘉宁。她们都是新概念作文大赛最初的受益者,但近些年来,颜歌对故乡小镇风土人情的全景描摹,周嘉宁对城市个体内心生活的纵深探索,以及她们各自文艺视野和小说技艺的成熟程度,都早已摆脱了所谓“80后写作”、青春写作的符号特质。

  比如张怡微。她漠然于同龄写作者时常涉及的残酷青春或情爱题材,而是致力于表现普通人家庭生活的世情小说创作,同时在两岸三地的报刊上写各式随笔和评论文字,数量惊人,笔力老到,凛冽与深婉兼具。

  比如包慧怡。她写意象富丽空灵的现代诗,翻译了几百万字的小说,最近几年客居爱尔兰攻读中世纪文学,研习神秘主义头韵诗和手抄本残篇,为国内报刊写关于爱尔兰岛屿风物的散文,最近出版的深受赞誉的《翡翠岛编年》,也仅是她长久孤绝而丰盛的阅读与写作生活的一个副产品而已。

  比如沈诞琦。她在海外就读与文学毫不相干的专业,用业余时间旅行、采访、阅读和写作,去年出版了第一本书《自由的老虎》,是以普林斯顿众多杰出校友如爱因斯坦、约翰·纳什、艾伦·图灵等人为题材的非虚构文集,其中散发的文学才华、智识以及强烈的实践感,难能可贵。

  我也许还应该提及写出话剧《蒋公的面子》的大三女生温方伊,以及还不到40岁尚属青年诗人的余秀华,等等,然而即便我列举再多的名字,他们因为无法形成一个所谓的青年共同体,无法代表一种可供咀嚼、议论和反思的现象,依旧会被那些时代的观察家们所忽视。事实上,和被人们习惯性当作范本讨论的韩寒、郭敬明类似,这另外的一些优异的青年写作者,同样都拥有各自独立的或者相互交叉的年轻读者群,而这些年轻的读者,这些数量未必庞大、但对生活有所期许和热望、对智识和精神有着热切追求的青年,他们尚未定型,他们更为重要,他们在等待我们细心地辨识。

  当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将作家按照生理年龄来划分最终又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他们各自的语言教养所探及的时间深度。与其慨叹莫扎特和兰波的天才,不如去慨叹一下14岁时莫扎特和兰波都钻研过哪些古典作品。回到我们的文学语境,引领风尚的“五四”新青年旨在反叛的时间深度是两千年,而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派反叛的仅仅是刚刚过去的“十七年文学”,以此为背景,新世纪文学的表象则是,现世成功的所谓“青春文艺”的一些作者,其所探及的时间深度几乎是零;他们不再引导一个时代的文学风尚,充其量只是在吸引更为幼稚的孩子,抑或取悦功成名就的长者。由此,“青春文艺”才会成为话题,而对五四时代和上世纪80年代来说,是没有什么青春文艺的,只有文艺。

  承认在表面热闹的话题性的“青春文艺”之外,还存在着别的青春和别的文艺,这或许是我们今天反思青年文艺生态的前提。至于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其实从来也都是一个一个留存下来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