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在南非人家里做客(毕淑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5日14:12 来源:文汇报 毕淑敏

  在南非旅行,一天傍晚,汗水涔涔步履蹒跚。导游胡子大叔说,您就这样去赴晚宴吗?

  晚上的安排是到当地人家里吃饭。我说,旅人在外,也顾不得太讲究了。胡子大叔迟疑了一下,斟酌后终于说出来——预备请您的那家人,会穿礼服迎接。

  他接着说,下一个景点,没有三个小时,你走不过来。看一个小时和看三个小时是不同的,但看一小时和不看差不多。

  我被这绕口令似的话搞糊涂了,思谋后方明白,只得忍痛放弃了一处景观,赶回酒店把预备乘坐“非洲之傲”列车,吃维多利亚时代晚餐的正式服装,提前披挂出来。

  车驶入郊区,七拐八扭到一片门前有小院的平房群。不是别墅区,有点像中国农户自建的民房。院前铁门紧闭,此地治安恐非良好。走进一家,约有一百多平米。女主人五十多岁,盛装相迎。在座的还有她的女儿女婿、儿子和媳妇加上一位邻居。

  寒暄过后,直奔主题。餐桌摆在客厅,先是香喷喷的奶油浓汤,我连喝两碗。既有逢迎女主人厨艺的愿望在内,也和我整天颠沛流离有关。女主人十分开心。她说这个汤需要熬煮四小时,手艺是从逝去的妈妈那里学来的。

  内心感动。属于妈妈的手艺在女儿身上传承,妈妈就不曾远去。

  其后的菜肴让人饱受惊吓。先是扑面而来一大盘炸鸡翅,紧接着是大钵红烧猪肘,浩浩荡荡的煎鱼前赴后继,牛肋排羊肋排匍匐而来……见我惊诧莫名,女主人很得意,说为了预备这桌丰盛的晚餐,一家人从早上忙到晚,烤箱未曾凉过。

  我叹息说,从昨天开始的采买和腌制,也很费心力。

  女主人马上翘起大拇指,认可我有家庭妇女的资历。

  接下来的时间,焦香四溢,劈啪作响。女主人问我,您在中国可否经常能吃到这些美味?

  我说,前些年大家吃得很多,近些年慢慢少了。

  哦?主人阵营集体表示极度关切,面露同情之色。

  我忙解释,膏粱厚味吃得太多,会造成营养过剩,对身体不好。中国人现在认识到这一点,就主动吃清淡了。

  中国现在有多少人呢?儿子问。他是公务员。

  我说,十三亿多。

  众人惊呼起来,中国人是南非5000万人口的26倍!如果在街上走,连着碰到26个中国人之后,才会碰到一个南非人,然后又是26个中国人迎面走来……

  女儿是教师。问,中国有多少种官方语言呢?

  这还真难住了我。我说,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是平等的。

  他们做恍然大悟状,说原来中国的官方语言有56种。我们除英语外,还有荷兰裔使用的阿菲力卡语,当地土著使用的祖鲁语、科萨语、斯佩迪语、茨瓦纳语、索托语、聪加语、斯威士语、文达语和恩德贝勒语,共11种。原以为南非的官方语言很多,却不想你们比我们更多。

  我只有笑笑算作回答。他们又问道,中国人现在非常喜欢学英语,而英语是我们的官方语言,所以我们都可以到中国去教英语。

  这个话题,自我到非洲之后常常遇到。一定有个传说像野火般蔓延——非洲人只要会说一点英语就行了,就能到中国赚钱啦!

  我说,中国人学习英语很有热情,对英语的要求也很高。一个好的外籍教员,要有资格许可,他应该也懂汉语,懂得中国人的文化和传统,这样的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他们听了,面面相觑。估计发现原以为探囊取物般容易的事儿,却也不那样简单。

  因为一进门就被热情包围,我这才找机会拿出带来的礼物——真丝头巾,略表心意。

  普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是喜欢丝绸的,喜欢它柔软贴切,喜欢它光华灼灼。丝巾在女主人手中抖动着,金色和碧色相缠,如同拧干一束彩虹。

  回酒店的路上,胡子叔问:吃得不错吧?

  我说,那么多肉啊。

  胡子叔说,就是要让你们看一看南非中产阶级的生活。女士是个会计,有不错的固定收入。女儿儿子生活也很好,那所房子也是她自己的。

  我问,您心目中的中产阶级是怎样的呢?

  胡子叔说,就是这样的啊。你还想怎样呢?

  我说,那您认为自己是什么阶级呢?

  他很骄傲地说,虽然这辆车是老板的,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有了稳定的中产阶级,社会就有希望。

  中产阶级这个词的兴起,来自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一般来说包括商人和工厂主,再加上律师、医生、工程师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遵守规则敬业守时,身着整洁的衣服,精干称职,有温柔安定的家庭环境,独立自尊爱睦体贴,为人一丝不苟并怀揣美好理想。

  胡子叔是工薪阶级,受雇于旅游公司,每天到酒店接我时,都会从前台的水果篮里顺手牵羊捞走一个青苹果,似乎并不很宽裕。起码,我以为真正的中产阶级不会如此。

  我狐疑地问,您认为在南非,有多少人属于中产阶级呢?

  胡子大叔一边灵活地打着方向盘,一边说,大约80%吧。

  看来中产阶级的确不像我们想的那样稀罕。也许因为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我们都是一边倒地以无产阶级为荣。也许胡子大叔是对的,尽管他在打工,但他有房子,有固定的收入,过上了自认为体面的生活,就是中产阶级了。

  想起老祖宗的教诲,《孟子·滕文公上》中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恒产恒心,都是好东西。恒产居然先于恒心,可见它的重要。

  美国衡量中产阶级的标准是——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可入围。按照这个尺度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属于中产阶级。据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

  现在中国,有房子的人不在少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在少数,有正规职业有固定收入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这几条你都已具备,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了中产阶级的一员。

  然而,就算很多人在经济范畴上可以入围中产阶级,那这个阶级享有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有多少人有意识地具备了呢?他们恒心何在?有多少人能怀抱理想主义的希冀,义无反顾地不推卸历史的重担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