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迟子建:带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陈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4日10:50 来源:江南时报 陈君

  尽管是暖冬,但作家迟子建还是带来了“一世界的鹅毛大雪”。

  近日,迟子建的长篇小说新作《群山之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及上海九久读书人联合策划出版,在京推出。此时,距她获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出版已过去十年,距上一部大受好评的《白雪乌鸦》也已四年多。

  迟子建再度将深情悲悯的目光投向中国北方苍茫的“群山之巅”,讲述在龙山之翼的龙盏镇上,屠夫辛七杂、“小仙”安雪儿、执行死刑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以及绣娘、金素袖等身世不同、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的滚滚红尘中浮沉,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寻找出路的故事。

  全书共分17个章节,用倒叙手法讲述17个故事,合力组成一个大长篇,“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和眼泪。”《群山之巅》中的众多卑微的小人物,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却要努力活出人的样子。

  有评论说,历时两年写就的《群山之巅》比《额尔古纳河右岸》更苍茫雄浑,比《白雪乌鸦》更跌宕有致。

  “有的作家会担心生活有用空的一天,我则没有。因为到了《群山之巅》,进入知天命之年,我可纳入笔下的生活,依然丰饶。虽说春色在我面貌上,正别我而去,给我留下越来越多的白发,和越来越深的皱纹,但文学的春色,一直与我水乳交融。”迟子建在小说后记中写道。

  “写完《群山之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这种倾诉似乎不是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某种风景,比如漫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亘古的河流和山峦。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我的心是颤抖的。”

  有评论认为,迟子建是一位无法被模仿的作家。她来自冰天雪地的北方,目光始终关注中国北方奔流的河水和苍茫群山,笔触始终抒写黑土地浓郁的风情和鲜活的人物、浑厚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现实,作品体现了一个作家对文化和历史的使命感。

  从第一部长篇小说《树下》开始,20多年来,在持续的中短篇小说写作的同时,每隔三四年,迟子建总会情不自禁地投入长篇的怀抱。《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等,就是这种拥抱的产物。

  “迟子建的长篇几乎都是‘一小一大’配的,小人物是不变的,大时代、大事件也是不变的。《伪满洲国》写一个特殊的时代,那是大时代;《额尔古纳河右岸》写一个民族的消失,实际上也是时代的巨大演变;《白雪乌鸦》是写哈尔滨的鼠疫,在当时影响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也是大事件;到了《群山之巅》,人物依然都是小人物,但我们从中读到一个巨大的时代,一个非常宽阔的时空。”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评论家潘凯雄评论说。

  迟子建认同这种看法,“我作品的一大特色是,不管多么宏大的历史背景,都是用小人物构筑的。小人物身上承受并体现着人生的风霜雨雪,文学就应该描写这些。”在迟子建看来,小人物是文学的“珍珠”。

  潘凯雄认为,迟子建长篇作品的结构也值得研究,“每一部结构方式都不一样,结构与内容密切相关。《伪满洲国》是编年史的结构方式;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一个民族逐渐消亡,把它处理成安魂曲式的交响诗;《白雪乌鸦》是真实历史事件的文学重构,而《群山之巅》的结构是环形的链式结构。小说从一场杀人案开始,到结局杀人案被侦破,形成了一个环形的链条,每部分链条中又有小故事,当一个链条结束的时候又会出现另外一个人物,这样的结构很自然地把大的时空和丰富的生活信息传递给大家。”

  “创作心仪的长篇小说时,就像一个人在追求另一个人,经过漫长追求最终取得成功,这种甜蜜和幸福是无与伦比的。”迟子建认为自己的创作之路走得比较坚实,“写作与我的生命是相依相伴的。写作是我的一个隐形伴侣,世界上很多的人和物可能会渐渐离我而去,成为历史和记忆以及生活和时代的一个部分,但是写作一定会跟我走到地老天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