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龙潭往事(曾凡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3日09:50 来源:解放军报 曾凡华

  17年前,我曾为写作《最后一战》去湘西雪峰山下的龙潭采访。其时,龙潭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尚在修复中,显得凄冷而荒芜。路过山下一农家时,发现路边泥泞里还躺着一块陵园的碑石——我知道,这都是“文革”的造次。记得我当时还很是感慨了一阵。在《最后一战》尾声里,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湘西雪峰山会战作为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的最后一战,尽管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仍不失其辉煌与荣光。因为这毕竟是一场中国人抵御外寇入侵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反侵略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龙潭战役是中日雪峰山会战的关键一役,其历时月余,歼敌数千。中国军民在美国“飞虎队”的空中援助下,将日军116师团109联队钳制于龙潭境内,使其未能进入溆浦县城,更无法完成占领芷江机场的战略意图。此间,在争夺鹰形山、松山高地以及大小黄沙的战斗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惨烈而撼人心魄的故事……

  龙潭地处溆水西岸,水湾有一深潭,潭边古木蓊郁,巨石摩天。《嘉庆一统志》载:“龙潭巡司,在县一百二十里,接黔阳县界。宋为堡,明置巡司,故称龙潭司……”民间则传说有蛟龙藏于潭底而得名,实际上是因其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势之故。

  龙潭虽属县辖边缘小镇,但左扼隆回,右掣洞口,且有雪峰山绵亘东南,使之成为通往安江、芷江的重要门户,故而占据了龙潭即可控制溆浦、洞口,进迫新路河、安江而窥芷江。因此,日军一进龙潭就抢先占据了鹰形山,企图将龙潭作为进袭芷江机场的跳板。加上龙潭盆地历来属富庶之乡,盛产稻米,其质地白嫩细腻,曾是朝廷的贡品,可谓天然的军粮之仓。但日军没料到的是,龙潭所辖三乡民风特强悍、卫国保家之心更盛,他们在乡绅向承祖的发动下组织起一支自卫队,配合正规军奋力迎击外寇,写下了一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学校曾组织我们到这一带山地采摘过野果充饥,及至90年代,我又数度来龙潭,参观过水电站,寻访过尼姑庵遗址,并在青山界收集过土匪抗战的故事;在龙潭乡政府“深深庭院”的淅沥雨声中,我听韩乡长讲过龙潭的人文地理、历史掌故,但最为难忘的仍是弓形山陵园里的那些残破的碑铭和催人泪下的挽词,当然还有鹰形山(后更名为英雄山)残留的工事、大黄沙裸露的骨殖,以及尼姑庵旧址那棵曾经挂过古钟的老树……

  记得《最后一战》书成之后,数度重印、畅销不衰。我知道,这并不是因为该书如何精彩,只不过是因为它揭开了一段久违了的真实历史而已。

  到了本世纪初,在中国讲学的日本教授橘良雄先生辗转联系上我,得我授权将该书翻译为日文,更名为《雪峰山的祈祷》,介绍给了日本读者,同样引起了反响。东京的《朝日新闻》还在头版作过报道。2006年我访问日本时,在民间探访时被一些民众视为“大人物”而称作“大佐”,大概也是从新闻中猜度的。至此,日本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龙潭,甚至有人还给我写信,询问书中写到的“梽木”是否日本的某植物。更没想到的是,当年那些曾“进入”过龙潭的日军老兵纷纷结伴飞越日本海,前往龙潭“战地重游”,凡见了当地民众皆虔诚鞠躬以谢罪……

  十几年过去,弹指一挥。龙潭弓形山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已修复如初,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由溆浦县首届中学生“学先烈,爱文物”夏令营活动发起的倡议、然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修复的。陵园于龙潭战役48周年纪念日——1993年4月1日竣工并对外开放。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义举对那些为抵御外侮而牺牲、此刻长眠于地下的先烈们无疑是一种安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