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2014年科幻文学:回顾反思 酝酿突破(韩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2月02日09: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韩 松

  新观察·年度综述

  2014年科幻文学:回顾反思  酝酿突破

  □韩  松

  2014年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是回顾、反思、跨界和酝酿突破之年。科幻成为想象力、思想力的盛宴,也传递出一股文艺复兴的气息。科幻文学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正在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领域之一。

 

  2014年是中国本土科幻诞生110周年。荒江钓叟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是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最早的科幻主题是太空探索。一个 多世纪来,科幻文学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夏笳说,科幻小说自晚清引入中国以来,就始终作为一种与现代性有关的梦,参与中国现代化方案的想象与建 构。飞氘在《甲午战争与中国科幻的兴起》中提出:甲午战争催生了中国科幻。北洋水师覆灭后,中国兴起了向日本学习的热潮,梁启超、鲁迅等从日本转译西方科 幻至中国,试图以此改变国人思想,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

  2014年也是新中国科幻诞生60周年。1954年,郑文光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 高潮到来的标志。郑文光及那一代科幻作家的一系列小说,带有苏联烙印。今天回顾郑文光,愈觉他的伟大,《星际穿越》等科幻大片,都能在他的《飞向人马座》 中找到影子。我以为,2014年还是中国“新科幻”的30年。1984年开始,科幻作家和科幻刊物开始谋划新的发展路线。这个时期之后,正是王晋康、刘慈 欣、何夕、星河、柳文杨、潘海天等“新生代”逐渐成熟并开始施展才华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迎来新的辉煌,展现出与以前不同的面貌。

  100多年的中国科幻文学史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3个阶段,也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变迁。它以向日本学习、向苏联学习、向美国学习而起承转合。最终,中国科幻反哺美国。2014年10月,《三体》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成为标志性事件。

  《三体》与2014年中国科幻的繁荣

  《三体》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成为今年媒体热议的一件大事。美国科幻作家大卫布·林认为:“刘慈欣站在了世界科幻作家的最前沿,刘宇昆流畅的翻译使 它成为任何希望探索新视角读者的必读之作”。这意味着中国科幻被世界科幻第一强国美国接纳,华人的想象力出现了一次显著的飞跃。此外还有很多中国科幻文学 作品被翻译推介到国外,尤其是英文世界。像音乐一样,科幻可以跨越意识形态、制度、利益、文化、种族和宗教,进行全球传播。它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值得 重视。

  整个2014年,谈论最多的可能是科幻电影。最受关注的是《三体》的影视改编。该电影官网发布新闻,称《三体》6部曲正式启动,原著作者刘慈欣 将担纲影片监制。《三体》被改编成电影,人们十分期待,但也有争议。有人担心中国人会把它拍糟;有人认为即便拍不好,也要由中国人来拍,这是一个起步。

  7月,“作家影人共话科幻”沙龙活动举办,是近年来第一次大型的以科幻影视为主题的专业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作家和影视工作者参加了活 动。关于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的科幻电影,大家归纳了多种原因,如不熟悉这种类型化电影的制作模式,缺乏好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工业制作水平较低,缺乏科 学素养和想象力等。根据会议透露的消息,除了《三体》,中国人投拍或考虑投拍的科幻片,还有20多个。很多人认为,科幻产业化也好,电影也好,它的根还在 文学创作。这方面,2014年的总体情况是更趋多元,佳作迭出。

  科幻文学创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3项大奖上:银河奖、星云奖和“蝌蚪五线谱”科幻奖。另外辽宁的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中也设有科幻项 目。2014年银河奖的长篇小说特等奖和大白鲸特等奖都由王晋康拿得。他的作品在思想性、科学性、文艺性、想象力和可读性上,都树立了中国科幻创作的一座 丰碑。2014年科幻文学创作的情况堪称繁荣。比如,参加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的有17部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13部短篇小说、15部少儿 科幻作品。而银河奖的评选主要以《科幻世界》上发表的作品为主。《科幻世界》推出的《中国科幻银河奖精选作品集(六卷本)》,是对该杂志多年来提携作者、 推出佳作的一个总结。这部书是中国科幻文学30年艰难而璀璨历程的见证,是一面有号召力的旗帜。“蝌蚪五线谱”科幻奖开创了一个科幻征文评奖的新模式,即 在网上参与。它对征文确立了4个打分标准:科学性、创新性、情节、文笔。这实际上代表了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的标准或基本审美元素,值得科幻爱好者和 研究者们思考。

  2014年是回顾、反思、跨界和酝酿突破之年。科幻成为想象力、思想力的盛宴,也传递出一股文艺复兴的气息。科幻文学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 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正在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之一。此外,科幻文学是一种赢得未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它的主要读者是青少年,而争夺年轻人,正是时 下政治界和产业界谈论的一个焦点话题。科幻文学是最能直接抵达“90后”的文学之一,它比一般的玄幻和青春文学更复杂,更能带动智力发展,在养成未来“中 国超人”的过程中,正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总之,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界进入新的科技革命周期,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正突飞猛进。科幻文学是十分适应这个时代的文学。因此,写作及研究都是十分幸运的。

  当今科幻文学的变化与特点

  从整个科幻文学发展的形势来看,2014年的科幻文学与百年前相较,或与前些年相较,有几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思想实验”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呈现为未来写作的趋势。文学作品不能放弃思考,科幻文学作为一种“高智力游戏”,探讨人类面临的种种当代难 题,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兴趣。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就是一场测试人性的思想实验,它主题宏大,想象丰富,科学内涵厚重,思想性和逻辑性鲜明。作者试图表现 民间的力量在宇宙级灾难面前如何发挥高效率,对所谓“恶”进行逆向探讨,认为传统意义上大奸的、丑陋的,也可能是至美的,体现出一种终极的平等或平衡。此 外还探索一种新的人类大同观,认为在大灾面前,世界一定是合作的,是各个种族参与的,没有差异,不分党派,都要介入,这时候,所谓的“敌对势力”都不存在 了。

  二是延续了百年来的强烈民族情绪,也就是反映中国的强大和崛起,但在2014年,这种表达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也有了更多的当代命题。比如,探 讨了两性关系、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与机器、中日关系等,极其丰富。尹洲的《种太阳》是一个让人惊骇的小说,写的是科学家试图利用太空光伏发电,改变广 大农村的落后生产生活面貌,从而使中国复兴。它写出了技术的逼真和现实的逼真,具备强烈而尖锐的批判性,是一个很好的科幻现实主义题材。张冉的《野猫山 ——东京一九三九》,在反映中日关系上颇为深刻,它写国民党军飞行员通过时空隧道去轰炸东京,结果出现在了战后的日本上空,直到今天,他们还一个接一个到 来,却是无疾而终,找不到轰炸的对象。故事很悲哀,也警醒人们,战争正在以另一种方式进行。

  三是主题和内容愈加复杂化。宝树的《时间之墟》写的是时间如果停在一个点上、每天都重复昨天,世界会怎么样。它包含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大量信息和 知识,也相当前沿。它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它也是多元的杂交,历史、宗教、哲学、物理、生物、数学,都考虑进去了。作者构思很大胆,想别人所不敢想。同时又 有百分百的野心,因此小说显得有颠覆性,有蔑视感,有对既有一切的怀疑。此外,小说也有终极感,是从未来看今天。小说有科学,有宗教思想,有对本源的关 注,这恰恰也是当代科幻文学复杂性的一个体现,超越了以前对具体技术的简单关注。小说铺设了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先前的结论,马上又被后面否定,读来很考验 智力。此外,江波的《银河之心》三部曲也是十分复杂的作品,对宏大宇宙的状写,让人拍案称奇。

  四是专业性越来越强,对前沿科技有广泛触及,强调科学审美。目前作家写的科幻小说往往充满了对科学和技术的深入理解和洞察,特别是在有关技术细 节的描写方面,十分精湛。以科学技术作为故事推动力的“核心科幻”继续成为2014年科幻创作的主流,瞄准的是前沿科技突破。平宗奇的《智能型人生》有一 个很独特的科幻创意,它写人类未来旅行,只需要把意识注入另一个远在他乡的躯壳就可以了。小说充满悲情,精准刻画了现代人的失落。尹洲的《心声》也颇具创 新,它写盲童敲鼓,像蝙蝠一样凭回声认知环境,声学、脑科学和心理学贯穿于全篇,贴切而细致,写到最后呈现的是命运和沟通的主题。陈楸帆的《造像者》关注 的是最新的高科技机器摄像技术,描述机器能拍出比人类摄影师更生动更精美的影像,整个小说把人性、物性、社会和历史融为一体,独到而深刻。

  五是更加注重想象力的奇异性,突出了情节和故事性。有《丁丁和尚》写把人的思维传送到过去作战,有一种奇幻和科幻的融合感。这里面,佛教的前 世、现世和来世,与时间旅行结合,人工智能与宗教的融合,还有举着佛旗的机械僧兵制造的血池地狱,都很奇异。它重新探讨了什么是佛法——是工具而不是真 理,很有中国风味,又有一种终极的技术奇特感。《十一秒外》是一个有“脑洞”的小说,写医学工程为植物人创造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只有奔跑,一旦跑进11 秒,人就醒了。但是,醒来的世界,是否又是一个假世界呢?跑进10秒的那些人,又怎样了呢?这是很独特的一个小说,从中看到,科幻小说最要紧的,是避免陷 入传统路径依赖,比如回到过去就是改变某个结果,外星人来了就是掠夺资源。

  六是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色彩,对现实问题予以很大关注。夏笳的《二零四四年春节旧事》写的是未来春节,高科技覆盖一切,来养老院拜年的,那 些活灵活现的亲人,都是电子虚拟出来的,却无比真实,读来很悲情。云芎的《长歌行》令人震撼,写为了验证数据而刻意毁掉飞船及5名乘员的故事。这是少有的 接触到太空伦理问题的科幻小说,也讨论了科学主义。很重要的是,它对科学技术细节的描写真实可触。

  七是惊艳的创造性,跨界的突破,强化了文学性和风格化。飞氘的《中国科幻大片》立意奇妙,想象狂野,打破了科幻与主流的边界,把幻想、技术、神 话、传说、动漫、游戏等融合为一体,既有西方的黑色幽默,又暗含鲁迅文风,充满对中国历史和未来的忧思,厚重而扎实。房誉的《爱,生命与希望——简明银河 社会分析史》用学术论文方式来写未来宇宙史。此外,顾适的一系列作品,读上去神异先锋,曲折流畅,自成一体,别开生面。

  八是科幻理论建构取得新进展。近年的科幻理论,在吴岩等人的率领下,收获了很大的成果,已基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式”体系。黄海的《科幻文 学解构》和吴岩的《科幻六讲》都是了不起的新建树,体系完备,性格鲜明,各有特点,合起来就是整个华语文学科幻理论上的一张完图。

  九是引进和翻译图书走向繁荣。除了《科幻世界》之外,还有翻译出版的《盲视》《红衫》(美国)、《冬至草》《来自新世界》(日本)等。2014 年出版的150部科幻图书中,超过一半是译著。丁丁虫是位优秀的科幻作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刘宇昆的《终结历史之人》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超越性,真正体现 了科幻的伟大。此外,中外科幻交流、内地与港台的科幻交流,也呈频繁之势。

  十是社会对科幻文学的支持力度加大。来自社会的赞助使2014年的星云奖、银河奖空前壮观靓丽。另外,中国科协、北京科协等官方组织,也对科幻文学予以很大支持。《文艺风赏》《最小说》《小说界》《南方人物周刊》等,都为优秀科幻文学提供了发表的平台。

  当代中国科幻文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的另一件大事,是《新科幻》杂志的停刊。这本杂志的前身是著名的《科幻大王》,1994年创刊,至今刚好20周年。它停刊后,国内的 科幻文学杂志就仅剩《科幻世界》一家了。停刊的原因有许多,也或许表明,中国科幻文学正从杂志时代转向长篇小说时代。但我觉得,这跟目前科幻文学创作存在 的问题是有关的,目前的创作状况,与世界和中国科技的发展都不适应。其实就连《科幻世界》也连续几年难寻好稿,其编辑呼吁作者加强创作力的养成,放下身 段,真正用心为读者写作。

  中国科幻文学也有封闭、保守的一面,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不如西方那样强大。多年过去,难以再产生类似《三体》那样有影响的作品。创作仍被看不见的 一些东西束缚,比较短视,不够有前瞻性,无法进入自由空间。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刻板的人,使得即便写科幻文学时也容易陷入模式化和僵化,自我设限, 缺少天马行空之感。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也会反映到科幻文学上,急功近利,难以潜心创作。不少年轻作者的文化修养、阅历、见识缺乏,使得作品浅薄、生涩、幼 稚,既不能进入主流,也无法被大众接受,只能在“屌丝”圈子里自娱自乐。大多数作品的文字比较粗糙,往往只是一个点子,谈不上是文学。

  好的科幻小说要能感动人,要么让人热血沸腾,要么让人浑身发冷,但这样的小说还很少。一些引进作品的翻译,速度往往很快,产量也很大,但难谈得 上信达雅。影视化、产业化仍举步维艰,利益的介入也会带来复杂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科幻文学仍是小众文学,有媒体称,中国整个科幻人口(指经常阅读科幻文 学的人)也就四五十万,相对这个国家的人口而言非常少。这些都是创作者和研究者要关注的,突破这些瓶颈与难点,也是我对2015年的希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