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坚守文艺“鉴赏”(许柏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30日09:2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许柏林

  从本来的意义上说,文艺无法脱离“鉴赏”。文艺创造“美”,而鉴赏实现“审美”。创造美,是出发和行进;审美,是完成和再出发。这样一个简单而明确的道理,在当今机械化生产、现代化传播和快餐式消费面前,就走了样。这种走样是偷换了概念和目的性的。你说文艺无法脱离“鉴赏”,无法脱离目的性,我用“消费”来重新解释而已。“鉴赏”总有人多人少之分吧,我用“收视率”、“点击率”、“票房”和“发行量”来统计和证明,岂不更好更准确!如果一部作品没有人或只有极少的人来“鉴赏”,那么,再好的作品,再美的创造,岂不是无效劳动?岂不是浪费?文艺“鉴赏”的主体性审美活动,就这样直白地变成了“收视率”、“票房”和“发行量”。当投资人(出品方)核算着自家货币收益的时候,文艺“鉴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当然,有好的“鉴赏”和好的“奖赏”,就更加锦上添花了,更是意外收获,多多益善!但是,当“鉴赏”躲到了“票房”后面的时候,文艺也就往往成为了市场的奴隶。

  与此相伴随的还有“娱乐至上”的“高论”。其论点是当今时代,发展迅猛,竞争激烈,人们高度紧张,单调机械,身心负荷,不堪其苦。文艺应当让人们调节身心,愉悦性情,纾解减压,故而“娱乐至上”。要“娱乐至上”,哪里还需要什么“意义”、“主题”、“价值观”和“审美”?一旦我们从“审美”下滑到“娱乐”,鉴赏就没什么必要了。这种“娱乐至上”对人们主体性的解除,就更加有助于商家批量化复制“文化”产品,以适应机器化生产与现代传播的属性,而使人们成为被制造的“消费者”。应当指出,“娱乐至上”的荒谬不难道破。文艺的“鉴赏性”消费(我们不应当回避和诅咒“消费”),是一种积累性、提升性和自主性的消费。即使是面对当下社会剧烈竞争之压力,也更需要人的自主、自立、自觉和自我强大,因而更需要优秀作品的引领与激励,以人的意义与价值的确立培植起积极的精神和自信的心态,去顶住所谓“压力”,实现从“压力”到“动力”的转化。而文化的“消遣性”消费,是一种消耗性的、转移性的和盲从性的消费。这种消费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这实际上是一种物理性的)化解一时的压力,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来纾解压力,而其结果是消磨人、涣散人,使人难以自立和自信。一个不断被消磨的人、一个失去了精神力量(积累)的人,在他不得不再次面对重复性“压力”的时候,他能顶得住?鲁迅讲过,文艺是绝不能俯就、媚俗的,否则“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文艺的鉴赏,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乃至精品来提供,来实现,来完成。何为优秀作品?就是富含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作品,就是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的作品,就是能够传递真善美并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的作品。只有这样的优秀作品,才能提供典型化的人物、美好的愿景、崇高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与警觉;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激发爱心与追求,共筑美好精神家园,实现崇高人格。要创作这样的优秀作品,需要我们的作家排除各种干扰,抵制各种诱惑。

  文艺的鉴赏使人情感崇高,富有理性,激发爱心,产生追求,超越本能。

  北京大学教授、美学鉴赏家顾随在讲授《中国古典文心》时说过:“对别的人、事、物是爱好,对文学便成为欣赏。”可见,鉴赏(欣赏)是精神与精神的对接,情感与情感的融通。

  文艺鉴赏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文艺审美过程。文艺鉴赏的审美过程是主观期待与艺术呈现的对象求得吻合的发现过程。文艺鉴赏是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专业提升过程。

  深度的文艺鉴赏,更需要“人生经验”、“美学精神”、“艺术境界”和“文学方法”的积累与支撑,是高级的精神和情感实践活动。

  文艺鉴赏不同于文艺批评,但是离不开健康、理性的文艺批评。

  坚守文艺“鉴赏”,就是坚守文艺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功能,就是坚守精神提升的通道。

  不管生活怎样变化,无论文艺形态如何翻新,我们要回到心灵,回到审美。因为,文艺审美事关我们的人类品性和精神境界。文艺鉴赏(审美)是我们走向内心、走向崇高、走向和谐、搭建灵魂的天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