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稀缺品(叶延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9日16:08 来源: 中华读书报 叶延滨

  有个媒体从业者,搞了个“村民签名驱逐8岁艾滋病小童”的消息,还有签名现场的手机视频,一时间搞得各家媒体争相报道,上了央视的新闻,惹得联合国有关方也发表意见。事情闹大了。据相关深入调查,才发现是媒体人在背后“导演”出的一场戏。当然,村民们包括8岁幼童的爷爷都“愿意参加驱逐签名”,只是希望引起社会关注。报道出来后,也确实有几家慈善机构关心幼童的生存状态。这个“新闻造假”,是丑闻但也算恶行。导演此事的媒体人,是把“一个村子里有了一个8岁艾滋儿童”当作新闻报道的稀缺资源,挖空心思地加以开发。若只为“关心弱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和协调,为幼童的生活和今后的学习提供一定条件。然而导演了这一场“驱童”事件,把幼童放在村民签名的现场,让幼童心灵受到终生不可磨灭的伤害。让上百位村民在一份驱童书上签字按指印,把村民对艾滋病的恐惧,造出没有亲情和乡情的冷酷乡村,这是对一个村庄的伤害。

  为什么会这样?这位媒体人有职业敏感,他嗅到了这个事情的新闻价值,在一个村子里,有个8岁幼童,得有母婴传染的艾滋病,造成全村人的恐惧。无父母照顾的儿童、唯一的艾滋病人、母婴传染、无血缘关系的爷爷、村民的恐惧等等,故事的要素都有新闻点,因为“稀缺”!但这些稀缺要素,在过去的8年里,村民承受了,8岁儿童也无奈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要将这些沉寂的新闻要素,变成“热点新闻”,需要有一个引信!于是便想出“驱逐签名”这场戏,无良媒体人这种丢掉操守的行为,将这个村庄展示为无情无义的冷酷世界。事后,我在电视上听到当地乡村领导的申明:“我们只是想让有关方面帮助这个孩子,我们不会真的赶走他!”但所有人都会知道,本来就不幸的孩子,再次受到了戕害。本来就生活在恐惧中的村民,又将新添无法抹去的谴责唾沫!

  媒体人的职业敏感,常常让他们发现稀缺的新闻资源中的两大类,一是处于优端的“英雄模范”,一是处于劣端的“弱势人群”。这些无可厚非,但常常令人感到气愤的,是无良的媒体人为了增加新闻“稀缺性”,动了手脚。英雄模范做出了可歌可泣的事情(他们其实也生活在百姓之中,如果不是“遇上”或“发生”了某个事件,他也许就是我身边的你,你身边的我),对英雄模范的“合理”的伤害,就是必定拔高其精神境界。对“弱势人群”的不幸遭遇,就如这个“8岁艾滋儿童”事件,伤口上洒盐,往卑贱上深戳,降低他们的尊严与名誉。对英模人物的妙笔生花,对弱势群体的刀笔出彩,都是媒体人的无良品行,为了稀缺性而作伪。

  这样的媒体人,他们无论有多少才华,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稀缺一种品质:真实地面对和呈现一切。

  如果没有真实,新闻都是谎言,才华都是谎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