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YA文学:在“雅文学”与“亚文学”之间(阎晶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9日16:07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阎晶明

  第一次听说“YA文学”这个概念,是21世纪出版社新近出版的“YA零距离”系列图书,当我明白这是一个介于未成年与成年之间的年龄划分,并专门为这一年龄层的读者创作文学的时候,我知道了,那一定是“youngadult”的意思。在我们这里,青春文学以下的,大体上都被称之为儿童文学。即使青春文学作者,如果是面对中学生的,也基本上被划入儿童文学的范围之内。不过,我仍然不能想象出,专门针对13至17岁的少年而进行的写作,会是怎样的情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细分之必要。

  美国作家玛丽·皮尔森的长篇小说《宠爱珍娜》是我读到的第一本“YA”小说。阅读的过程完全是伴随着印证这一概念而进行的。于是,此一小说中的要素就被我理解成“YA文学”的基本特征了。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但成长的烦恼和曲折已不再是主题,特殊的经历让主人公掉进了一个颇具人生谜团与迷惑的境地当中。一场车祸改变了一个少女的青春,一年多以后醒来,“珍娜”失去了人生的所有记忆,但她更掉入了自己是谁,谁是“珍娜”的寻找、确认名字的过程。紧接着,珍娜的身体、心理、情感都因为这场车祸变成了一个个未知和迷局。她醒来了,周围的世界却变了,不是社会和历史的巨变,而是经过失忆后自我的彻底迷失。

  一个迷失的个人却有反省这迷失的一个个质疑,也有表达这迷失的语言能力。然而这正是作家为读者呈现的第一个高超技艺,她把叙述人和主人公的角色混淆了,我们看到一个清晰的叙述者,那是小说作家玛丽·皮尔森,然而又是小说主人公珍娜的口吻。小说一点点展开故事,一方面是父母的精心和努力,让珍娜醒来后面对失忆的空白,通过回放录像等方式渐渐找回失去的记忆,另一方面是她身体残疾程度不断透露,在心灵健全的过程中,身体的残损却愈加暴露,一个破碎的人,一个经历了死亡却必须以更大勇气面对生活的人,阅读这样的小说,对正常人来说,也许同样能反思到成长的艰辛,更引发人生世事的思考。

  珍娜是一位17岁的花季少女,这是一个最容易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游走、犹豫或必须抉择的年龄。从植物人状态醒来的珍娜似乎也处于这样的状态,然而那又是非常不同的,因为她身残至于无法让她自己产生真实的感觉,大脑也只有百分之十属于过去的自己。然而正如她的母亲所坚持的那样,这百分之十是那样宝贵,足以让她成为一个正常的自己,一个有温度、有感情并有机会享受这一切的正常人。小说里还有一些科幻因素,记忆芯片的植入让珍娜轻易提升了很多自我,但这种超出人类现实能力的虚构,却又将小说故事引入更奇妙的故事和更复杂的主题当中。这也是这一年龄层次读者最容易被吸引的小说要素之一。虽然小说没有就此大加渲染,但它强化了珍娜身体“异化”程度,同时又把她在“百分之十”的人性温度和更大量的人为努力、科技挽救之间的纠缠,引入到更加难以理清楚的地步。

  小说的结尾也是一个“YA”式的做法。这是一种穿越式的写法,在网络上流行已久,更因韩剧中的“都教授”而形象化并引起众多YA少年的幻想。小说的结尾,276岁的珍娜仍然面如少女,被植皮后的不老术让她自己都难为情,然而这一切又仿佛似幻似真。可以说,小说家为了使与珍娜同龄读者感兴趣,下足了应有功夫。

  事实上,我因此也知道了一点YA文学的特点:花季般的年龄,同龄人的故事,突变的遭遇,奇异的人生旅程,复杂的人心世界,科技的植入,时空的穿越。要激活思考人生的维度,又不能失少年阅读的好奇心,要有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结局又是另一极端:意想不到的美好和永不改变的青春。珍娜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珍娜和自己的重合度,这无疑是个悲剧。然而,她好像用一年多的沉睡,换来了两百年的青春。这是一种怎样的奇异和奇妙。足以吸引人去阅读、去遐想。

  YA文学,必须是充满如此悲喜,极度残酷和无限美好的雅文学,又是必须保持足够多的奇幻因素,将思考与观感结合为一体的“亚文学”。这样的文学有它自身的品质和艺术特点,创作者对相应的读者期待应有足够的了解与掌握,方能打开一个全新的人生世界与小说世界。也许,在中国文学界还没有如此清晰、具体的定位,那就让我们先从阅读开始品味,逐渐与我们的国情世情时情民情风情结合,探寻中国的“YA文学”之路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