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在文学与现实中洞察时代(艾兴君)

——品读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9日10:25 来源:吉林日报 艾兴君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文学与现实中洞察时代

  ——品读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我买下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因为余华。喜欢余华,不仅仅因为他的小说,更因为他的先锋意识。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余华曾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那样惊世骇俗的小说。而在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将笔端从文学深入到社会,以戏谑的文笔戳穿生活表象,以犀利的目光在文学与现实中洞察时代。

  余华每有新作问世,总会让平淡的文坛掀起喧嚣与骚动,引来无数热议与争鸣。《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在文学与现实中呼喊十年的回望与总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余华足迹遍及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余华用小说家的视角和语言,与世人分享他对当下不平衡时代的观察。在与书名同题的一篇文章中,余华以六一儿童节的一个新闻报道为例,一个北京的小男孩想要的礼物是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而一个西北小女孩则羞怯地希望得到一双白球鞋。对此,余华写到,两个孩子梦想之间的差距,显示了两个极端。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多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里去了。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和历史的巨大差距里,也生活在梦想的巨大差距里。

  作家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如何保持适度的距离呢?余华认为,一方面作家表达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的反应,这是一种本能反应;另一方面要写离现实最近的题材的时候,但叙述的角度又是最远的,就好像拿着望远镜反过来,把这个情境推远了。现在,“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活的不平衡,最后连梦想都不平衡了。”对此,余华觉得,一个作家的写作,往往是因为社会的一种不平衡刺激了他的写作,但是,他肯定要在作品当中达到叙述的平衡。所以,小说家应该是社会的速记员,用更多的角度记录下社会的变化。

  除了探讨社会问题外,余华还写到了文学与写作,回应了自己写作风格的转变。他在书中写到,“为什么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篇小说里有那么多血腥暴力,为什么到了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里,这个趋势明显减少了。”原来,所谓文风的改变源于他做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被人追杀并且执行死刑。同时家人的陪伴也起着作用,书中《儿子的固执》等几篇文章,是余华写给儿子余海果的。对于儿子小时候就表现出来的文字敏感和天赋,余华写道:“我经常被他奇怪和特别的比喻吸引,他的比喻总是在那些错别字和语句中间闪闪发亮。”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父子之情。

  早年的余华,大段的叙事中藏着悲天悯人,人物的行动带给了阅读者悲伤,但一切描写都是那样的不露声色。而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余华坦言自己的视角也在变,他对现实的看法也是从局部到整体、从细节到全部,这样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余华写道:“我们都是病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因为我是一个病人。”那寻求治疗的出路在哪儿呢?余华认为,出路在脚下,“写作不是为了寻找出路,而是因为找不着出路才写作,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出路,而且每个人的出路又是不一样的。”

  有人评价余华:在面对中国幽暗复杂的现实时,他没有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没有背过身去,而是以犀利的目光洞察时代。在余华看来,作家更应该关注沉淀下来的现实。有事件二三十年前就发生了,至今仍然持续发生,最直接的就是环境问题。此刻,余华用小说家的眼光,找到跟现实的某种联系,这种真诚,值得敬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