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串联时空的文化衔接事(杨献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6日10: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献平

  我得承认,这是一本编排巧妙而富有玄机的书。天水,是伏羲之故乡,麦积山石窟之宏伟博大,陇上江南的别致,使得这片土地古来就有一种传奇与神话 的色彩。叶梓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甘肃诗人之多,大都写得之好,一般性的写作是难以具备自我辨识度的。但叶梓好像诗歌也写得自由,具备自我的特性和质 地。这些年来,断断续续在杂志上读到叶梓的散文,好像专注于天水地域性的作品也比较多。他的文字在陇上或者说整个西北地区的散文写作当中,是偏柔和的那 种,还略带渴意与苍迈。这使得叶梓的散文有很强的分辨性。

  他的这本《天水八拍》俨然是关于天水的人文百科全书,从神话到现实,其中有人所共知的伏羲、杜甫,还有不怎么著名但在本地有着较强影响力的先 贤,他都做了严谨的和本于实际的钩沉与书写。其中的伏羲,是充满多种色彩并具有大的可诠释性和开掘价值的一个神话人物,在上古年代,人们的智慧最显著的一 点便体现在“天人感应”上,这种人在自然中的相互识认,并且反映在实际生活乃至自然特征上,又那么吻合和贴切,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叶梓的《伏羲草 图》,便是对伏羲,包括女娲渊源及其功绩,尤其是留在天水的遗迹和传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证与阐发。叶梓的态度是恭谨的,可见他对伏羲这一华夏人文始祖的 追慕之心。

  杜甫与天水的渊源也是非常深厚。在漫长的唐代天空下,天水是西出京畿第一站,扼咽喉之地。唐乾元二年,杜甫西行秦州,即天水,在这里3个月,写 了《梦李白二首》,其情意之深切,对李白之推崇和对李白人生命运的感叹,在叶梓《杜甫梦李白》一文中解读得非常到位。天水也叫秦州,从字面上看,就与秦嬴 政家族密不可分。秦嬴政先祖发迹于武都地区,天水为其通往长安的惟一之路。因此,秦始皇家族在天水的痕迹也历历可数,如叶梓笔下的文物《秦公簋》,虽然篇 幅短小,但数百字之间,由一器皿而还原与之相关的古代生活场景,给人以亲历之感。与此相同的,还有《秦声》一文,筝和埙,无疑是秦地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在叶梓的笔下,这两种传达苍迈之声的乐器,也使得人有了一种亲近之感。

  天水的大地湾遗址无疑也是著名的,叶梓以文学形式,对之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观照和解读。而最为动人的,当属《张川花儿》《秦安小曲》《听不见的琴 曲》。张川花儿之美和独特,在叶梓笔下更有一番情趣。秦安小曲那种悲情,叫人动容。而北门张氏之琴,则成绝唱。叶梓大幅度地挖掘了天水之民间文化及其精神 矿藏,使得一个立体的天水在纸上流传。加之《竹质的桥》《壁画上的极乐净土》《青砖上的叙事诗》《流浪的书法》等文字当中的绮丽想象,以及包含其中的时光 的味道,使得人在阅读之中,感受复杂而又充满无限猜想。

  从《挽歌》《鸳鸯玉》《花脸的魅力》诸文当中,可以看出叶梓的一些努力,即对天水非物质文化的留心与留意,还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认真。他以身体力 行的方式,进入民间打捞那些正在消失或已经失传的民间工艺及其文化精神传统。有趣的是《1912年的起义》一文,对在辛亥革命影响下的一次共和梦想的起 义,以及主要人物如陈养源、黄钺两者由影像而展开的行迹钩沉和铺展,端的是颇有意思。特别是天水土著陈养源的事迹,完全可以是一部小说的材料。《1943 的天水》《相濡以沫》《纺织机的自叙》《老钟》《天水版的〈清明上河图〉》等文章也属于此类。

  在历史和岁月之间寻找往事的蛛丝马迹,以文字的形式探究天水丰厚的人文储藏,当是一件功德之事。在这本书当中,叶子还另辟专辑,就天水的著名小 吃如《浆水面》《黄米糕》《锅盔》《酸辣肚丝汤》《天水老三片》《麻食》等进行了很生活化的介绍,当是最具有人间烟火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文字了。而关于天水 名声的介绍,如《在唐朝的天空下》《张家川记》《麦积山石窟笔记》《消失了的山水》等。可以看出,身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叶梓是有些自豪的。也难怪,每一个人 都希望被一种文化所拥裹和照耀,因为,文化不仅是一种氛围,而且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可以说,叶梓的这本书,既是对天水的一种深度的文化探寻与精神观照,又是一部极具趣味的行旅参考书。文章短小而活泼,言说有据,阐发得当。尤其是书中由一人一物一器皿而展开的历史纵深与现实境遇,尤其动人,且让读者浮想不已。

  (《天水八拍》,叶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