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文艺工作座谈会 >> 正文

风格即为道德性(钟旅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6日10: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钟旅安

  当代诗人李瑛曾这样说:“在我的写作中,我努力追求意境的高远,希望每首诗都能尽量传出一种思想内涵。”这也正是每一位文学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意境和内涵,在郑恩波的《我与阿尔巴尼亚的情缘》之中,可以用道德情怀来置换。这种思想情操的自然吐纳,是属于作家郑恩波本人的,当然也归属于读者朋友。

  郑恩波这部书中笔端指向最多的就是人间真情——友谊。文学的珍贵就在于写出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世界,读者对于这种净化心灵的审美期待,大大超过了对生存的需求。巴金曾写过:“人,不单单是靠吃米活着。”这里要特别大书一笔高莽与郑恩波的文事交往和弥足珍贵的纯真友谊。恩波称高莽为“良师益友,做人作文的楷模”。 高莽给他的译著作序,题为《为恩波画像》,高度评价恩波的为人气度和信达而雅的阿尔巴尼亚语翻译。我们看本书第三部分收录了作者为高莽作的人文肖像画和《文人剪影》所写的书评,文题为《眼神·心魂·友情》,文中盛赞“心地善良的高莽,视友谊为生命”。文中辑录了几桩逸事,比如高莽护送曹靖华老人回家的趣事,漫画家华君武与高莽那种亦师亦友令人敬羡的真情故事,十分感人。 尤其让人难忘的是高莽与丁玲的友谊,那“画”中的友情真蕴,都已成为艺苑文坛的奇葩,着实破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创造了友谊的佳话。

  本书第二部分报道了阿尔巴尼亚的浓厚文学气氛,譬如《社里的红花》和《英雄的人民》,都能看出恩波早期的文学追求;第四部分“响彻寰宇的中华之声”,是他近年所写反映中国援助阿国建设的作品。诸如《可敬可爱的“泥腿子们”》和《金光闪闪满天星》等精美华章,报道了中国技术人员援外的时代题材,彰显了这个群体淳朴又崇高的精神人格。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为异国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快乐,他们以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一切,着实让人敬佩!

  一些流布甚广的阿尔巴尼亚老电影《海岸风雷》《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让郑恩波译介得风生水起,撩拨万千老影迷的甜美回忆。要做阿尔巴尼亚文化通,就该先做通识方家。这就得求真,就该解决棘手的难题。这一点恩波解决的富有智慧与科学头脑。例如《我们如何评价卡达莱这个作家》,就为这方面的典范。这是一篇难得逼真的作家肖像。它开阔了我们的文学视野,又对异国作家多样的文化心理给予细致客观地描述。准确评价了卡达莱的道德观念,该肯定则绝不含糊,当针砭亦不留情面。对卡达莱的文学贡献评论得十分有分寸。

  作者在该书自序中道白:“我的心灵,我的志愿,我的思维,我前行的方向盘,我的喜怒哀乐,我对朋友的忠诚与眷恋,却一直是围着阿尔巴尼亚转动,一刻都没有改变。我觉得,阿尔巴尼亚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像我故乡的大海、山林、苹果园一样可爱,一样叫我魂绕梦牵。”至此,我们该会明白这“情缘”厚重的文化分量了。儒家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襟怀,郑恩波做到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