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李东华《少年的荣耀》:用写实的笔调呈现战争中的童年(李墨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3日09:4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墨波

  近日,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希望出版社主办的“希望原创”第二届论坛“写实主义与儿童文学”李东华反法西斯主题作品《少年的荣耀》研讨会在北京 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司长王然、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琚林勇、希望出版社社长、总编 辑梁萍等出席并讲话。束沛德、樊发稼、金波、王泉根、张之路、曹文轩、海飞、刘绪源、牛玉秋、胡平、白烨、刘海栖、徐德霞、王玮、杨平等专家学者40余人 参加了会议。

  《少年的荣耀》是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历经5年潜心创作的儿童抗战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11岁的男孩沙良和他的伙伴们在战争岁月里的成长故事,小 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呈现出中国抗战背景下少年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珍贵品质,对当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及成长历程有重要意义。与会者认 为,《少年的荣耀》站在二战以来优秀儿童战争小说的高起点上,彰显了“写实性儿童文学的意义”,突破了传统的战争儿童文学的书写,是一部高品质的厚重之 作。

  回归现实主义的厚重之作

  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出偏向幻想的趋势,很多作家疏远写实一路,扎堆幻想文学,使得童书市场上少有现实主义佳作。加之出版门槛过低,此类作品 铺天盖地,其中有令人瞩目的作品,但相当数量的作品质量不高。曹文轩认为,《少年的荣耀》是一部不同的作品,作者用写实作品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耐心而细致 地书写一段虽然已经远去,但依然可以对话的历史,当下的儿童文学显然更需要这样的作品登台发声。

  如何将中国经验转化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财富,是《少年的荣耀》带给我们的启示。曹文轩说,在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品是没有中国经验的作品,他们轻易 地放弃了巨大而丰厚的中国经验,而《少年的荣耀》书写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经验,同时又是文学的。从语言到故事情景的安排,从人物关系的刻画到自然风光、风 土人情的描绘,处处可见文学二字。使用中国经验,并不只是为了呈现中国经验,而是将中国经验作为文学的资源和财富,成为可以输出的精神财富。

  《少年的荣耀》书写的是令中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时至今日,很多中国孩子已经不再了解那段历史,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战争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不 和谐,将孩子放到战争背景之下,也许是一个最能揭露战争罪恶的方式,《少年的荣耀》可以让小读者体会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差异,让孩子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以及 和平的弥足珍贵。

  郭艳认为,《少年的荣耀》写出了刚健清新的状态,少年乐观的人生态度,李东华不失赤子之心重新塑造了抗战历史当中的一群少年形象。这是一部回归 和超越传统的写作,书中有上世纪30年代浓郁的乡土气息。回归和敬意的同时,作者更多从人性的角度,书写现实对战争的理解。小说注重呈现战乱当中普通人的 日常生存经验,挖掘人性的丰富内涵。小说的主旨不仅仅是描写苦难本身,而是在叙述普通中国少年在战争中对历史、人性的理解,显示了作者对民族优秀传统道德 的回归本身的一种理解。

  反思战争儿童文学的突破之作

  与会专家认为,《少年的荣耀》既是写实主义的突破,也是反法西斯题材写作的突破。刘绪源认为,写战争中的孩子还是写孩子的战争,这是战争题材儿 童文学的截然不同的两种创作观念。之前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战争儿童文学是描写孩子的战争,把孩子推到战争的中心,成为战争的焦点,使孩子成为决定胜负 的英雄,这样的作品往往不是从生活出发,不是从孩子出发,不是从现实主义出发,而是从观念出发,缺少真实性和说服力,无法感动读者。《少年的荣耀》让文学 回到现实,如实地把她从父辈那里听来的真实的战争故事、真实的儿童故事,记录下来,通过文学看到战争对孩子们的伤害,看到孩子在战争中的挣扎,看到在战争 边缘孩子的生存和成长,这是一个根本的观念转变。

  在海飞看来,《少年的荣耀》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写出了战争情况下儿童的状态,而且揭示出儿童眼中的战与非战,将战时儿童的情况和非战时儿童的 情况作鲜明的对比,以此揭示和平的可贵。书中描写了儿童的反抗,这是普通儿童的反抗,而不是小英雄的反抗,这样的描写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写作是对抗日战 争的一个回望,它既不同于当下大量的戏说抗战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抗战儿童文学作品。

  对战争题材来说,《少年的荣耀》呈现出新的维度和新的突破。王泉根把它看成一部成长小说,同时也是一部苦难小说。这部小说承接地气,写出了战争 年代少年成长的灵魂状态。作品塑造了一批贫富家境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的孩子,尽管他们都是孩子,但是战争的残酷性,使他们进入了天真、迷茫、受挫、挣扎的 心路历程。作品呈现全民抗争的整体性,用儿童的视角切入,塑造了沙良、沙吉等少年的形象,写出了孩子在战争与和平当中性格的丰富性。

  白烨认为,《少年的荣耀》的贡献在于给我们塑造了另外一类战时少儿的形象。在以往的抗战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儿童形象都是小战士、儿童团团 员,而对于其他孩子鲜有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讲,另外一些形象是缺失的,《少年的荣耀》弥补了这一缺憾,成功地塑造出沙良、沙吉这样生动难忘的孩子的形象, 写出他们真实的状态,对我们认识过去那个时期更多孩子真实的生存状况有很大帮助。

  传递勇气和正能量的使命之作

  《少年的荣耀》作为一本给孩子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向孩子们讲述那段重要历史的同时,也把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传递给孩子。正如李敬泽所言,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帮孩子们建构一个积极健康的青 春,塑造他们未来的性格。

  在金波眼里,李东华是一个很深情的倾诉者,刻苦的践行者,勤奋的思想者。《少年的荣耀》具有一种精神的钙质和硬度,这恰恰是当下很多儿童文学作 品所欠缺的。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李东华具有一种儿童文学作家的使命感,思考自己的创作,思考应该给予孩子们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样的创作姿态是 值得肯定的。

  束沛德谈到,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是激励孩子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坚定信念和美好理想的文学,是鼓舞孩子们奋发向 上、勇往直前的文学,所以这样一种战争题材的文学对于青少年健康坚强性格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它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题材欠缺的。在这部作品里面,作者把 孩子放到这样一个严峻艰辛的环境当中来描写他的成长,来刻画他淳朴坚强刚毅的精神面貌和气质,这对培养今天的孩子勇于进取,敢于开拓,临危不惧这样一种精 神是非常需要的。

  樊发稼认为,《少年的荣耀》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在当下的童书市场,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缺乏引导,宣扬不健康的趣味,对于 孩子的精神成长和人格成长缺少关注。这部小说的出版对当下的童书市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儿童文学的受众决定了它应该注重自己的教育性,让小读者从人 格、精神上得到很多启迪。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