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打动心扉的日子(秦文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2日10:25 来源:解放日报 秦文君

  我喜欢安徒生的 《海的女儿》,跟我读它的时节有关,那是我少女时代的一个多愁的春季,当时不肯定真正理解文学的高贵,正面临着不如意的上山下乡的命运。在那些敏感的,而无所事事的日子中,我常常在中学好友的家里借书,她家人曾经是开明书店的职工,收藏了不少书籍。

  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单行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四十年代开明书店的版本,纸面上早已经没有油墨的香味了。

  我随手翻开它,小书里面的一张插图:美人鱼用长长的秀发,害羞地把身子遮掩,少女的透明心深深地感动了我,那心无旁骛的挚爱,感情浪漫,透露诗意和悲情的情绪,直到今天,我难以忘却,差不多过去了四十五年,但那一本小册子,那一页插图的画面,还在我眼前似的,好像已进入了魂魄。

  我成了读了几千几万本书的“专业作家”后,对所有的书,变成了研读,少了天然的接受,而且我发现以往对安徒生的了解是偏颇的,只折服于几篇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其实他是成绩斐然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旅行家和创作了一千多幅剪纸作品的剪纸作者。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鞋匠,但这个鞋匠宁愿整天读书,而不愿年复一年地钻进天花板很低的屋子里修理木底鞋。他早早去世了,安徒生便成了一个内向的没有父亲的男孩。1819年9月,坚信自己会成名的安徒生从故乡到达哥本哈根,当时的哥本哈根对于他是如此陌生和安静,四周的风景有大海、湖泊、土地、绿色的城墙,当时城里有十万人口,但老鼠多达人口的4倍,街上有肥硕的鼠和瘦小的狗,也走着疾病中的人。

  安徒生试图在戏剧艺术上做出成就,他来到世界就是要用天赋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去拜访安妮·玛格丽特·沙文,一边跳舞一边唱歌,用帽子当作手鼓,他不因为周围的人用眼光探究他而不快乐,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热衷于用剪纸来展现舞姿,他真的低到尘埃里去了,常常把自己剪成一个手舞足蹈的木偶形象。

  1822年,在哥本哈根的日子里,安徒生吃不饱饭,住在储藏室里,忍受着贫困的折磨。他曾与罪犯和妓女为邻,也曾靠借债度日。现实不允许他生活在快乐和梦想中,为了生存,他去木匠的作坊打工,在那里他唯一的伴侣就是月亮,月亮透过窗户,钻进他的矮房子。

  他17岁时终于出版了第一本书《年轻人的努力》,凭着那种对自然深刻原始的感受,安徒生在作品里藏着一颗天才的羞怯又多情的心,它柔弱而又敏锐,他是低调自谦的作家,能写出苦难特有的那种凄美的趣味。

  从安徒生的早年作品及后来的童话里可以看出安徒生对于农民和城里穷人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神话和传统背后的那个精神世界,给予了极大的尊重。这些故事与各种各样的迷信和自然力量联系在一起,那是安徒生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渴望爱情,是安徒生这个纯洁的天才在作品里最真挚的声音,只要有意识地去倾听,再加上足够的耐心,任何人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寻觅到这样一种独特的精神。他的童话是卷着浪漫的枝叶的,“已经明确不过地表明,什么是天真烂漫”,但它又是苦难和伤心到极致的,比如《海的女儿》,又比如《坚定的锡兵》,对爱情无悔的奉献,小心的无尽的压抑。

  在生活中,安徒生的爱情始终有着忧伤的暗流。爱情不如意的人,永远是格外敏感的,也正因为这样,《海的女儿》 中的单恋牵疼了人心,这也是安徒生发出的轻轻的叹息。只是,他把安静和羞怯变成了安详,把悲伤和绝望化成淡淡的喜悦,一如他与生俱来的低调秉性。

  还有一本小册子,我是在初为人母的时候读到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它让我的心变软,情感清澈如新,像心灵深处开出一朵朵爱的小花。

  它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Edemondo  De Amicis),1846年生于意大利古利亚地区一个名叫奥奈季亚的风光旖旎的小村镇。他自幼酷爱学习和写作,长大后曾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当过军官,也游历过许多国家,他情感丰富,充满理想,富有浪漫的情怀,非常自然地走上了作家之途,在1868年发表了处女作 《军营生活》,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这部耗时近10年的日记体小说使他的创作达到顶峰。在100多年里,小说备受各界好评,各种不同语言的译本达上百个之多。

  小册子的原名叫《Hou re》,翻译是“心”。“心”在这里可以作“感情”解释。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的夏丐尊先生,非常推崇这部作品,早在1920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发誓要将它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

  夏丐尊先生1923年将《爱的教育》译成中文,并在当时一本有影响的成人综合月刊《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出版单行本。《爱的教育》曾被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

  《爱的教育》感动我的,并不是文学价值,而在于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亲子之爱等等美好情愫,构造了由真善美和假恶丑组成的纷繁世界,也写出了人类的多元,教育的微妙等等。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孩提时代的高尚与纯真或多或少会遗失若干,但是童年的美好情怀,阅读的习惯,包容和爱心,信念以及无限的有关人类温暖的记忆,这会发生恒久的意义,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特别有意义的是,一代一代的小孩又会将人类可能遗失的高尚和纯真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造物主是为了警示人类,也是为了净化人类,更是为了造福人类,才让高尚与纯真永久延续的。

  在我初为人母的时候,《爱的教育》是最好的爱的赐予。爱的崇高、绵长,细密的、纯真的,爱无所不在的精神感动了我,更深沉的内涵还在于那时面对幼小羸弱的孩子,让我多么希望世界是澄澈的,有爱的。

  两本小册子是我少女时代和成为母亲之后两个非常时期的赐予,在这两个阶段,人的心扉容易打开来,绽放光芒。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