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2014年报告文学:多向度与多维度的开掘(李朝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21日09: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朝全

  新观察·年度综述

  2014年报告文学:多向度与多维度的开掘

  □李朝全

  时代和人民大众的召唤往往能激发报告文学作家最强烈的创作冲动,2014年,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了多个向度和维度,具体包括:反映时代真实、描写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关注平民,表达百姓情怀;与民生和国家社稷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报告;历史纪实和人物传记等。

 

  报告文学作家是离现实生活最近的作家,报告文学是感应时代真实最敏锐的文学。时代和人民大众的召唤往往能激发起报告文学作家最强烈的创作冲动, 也造就了报告文学创作的多个向度和维度。回望2014年,报告文学依旧处在文学场域的一个中心。在市场空间的不断挤压下,报告文学依旧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 头,涌现出一批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佳作。

  中国故事与时代新人

  2014年,报告文学不断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真实、描写中国梦、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这是报告文学创作的长远传统,也是非虚构创作的第一向度。

  报告文学擅写重大事件、重大场景,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大事件能够给予最及时的反映。张胜友、徐锋总撰稿的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系统梳理中 国人民为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过程,阐释了实现梦想的根本路径、基本依靠和发展战略,语言洗练精到,情感饱满丰沛,是一部让“中国 对着世界说”、生动弘扬中国梦的优秀作品。

  电视政论片和纪录片是对报告文学实现形式和传播方式的一种有力延伸,《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互联网时代》《水脉》《新军垦战歌》等多部纪实 片,都拥有较高的收视率和观众好评。这些纪录片大多由报告文学作家如麦天枢、丰收等参与创作或执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纪实题材剧和纪录片近年来异军突 起,充分证明报告文学可以在影像化方面做出努力,昭示着报告文学发展前行的一条新路。

  2014年,还有些报告文学专注于反映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和重要事件。艾克拜尔·米吉提、裔兆宏的《黄河金岸》聚焦“塞上明珠”宁夏改革开放发 展的新成就,李鸣生、纪红建的《发现龙门山》将目光投向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中心龙门山,戴荣里的《最完美的抵达:中国高铁之梦》描写我国高铁建设成 就,赵学儒的《圆梦南水北调》揭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进展,薛晓康的《悲怆莲花路》追记了一群默默奉献的墨脱筑路人,徐歌的《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 建设的时代际会》描写水上人家的曲折命运,徐江善的《孔子,走出国门》聚焦10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建立及发展进程……这些关注重大题材的作品是传统 意义上的重大报告,这是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此类报告大多以中国梦为主题或立意,从科技、工程、文化建设等多方面来表现中国梦实现过程的 艰难曲折,旨在传递时代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国故事的真正讲述者与创造者是中国人,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有道德、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代新人。李春雷的《善行启示录》聚焦“善行河 北”活动,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善行善举的社会意义;杨文学的《“太阳”梦》着重描写山东省在道德建设方面的成就,充分展示了道德的巨大力量,两部作品都塑造 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人形象。黄传会的《国家的儿子》和关庚寅的《冲天一跃:罗阳和歼-15的秘密》都以已故歼-15总指挥罗阳为主人公,谭楷的《让兰 辉告诉世界》以已故北川副县长兰辉为主角,生动描写了两个被重点推出的时代英模。刘先琴的《玉米人》塑造了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的鲜明形象,裔兆宏的《淮河 赤子情》着力刻画为保护淮河少受污染而倾尽全力的“淮河卫士”霍岱珊的形象,蒋巍的《海雀的一棵树》追述贵州毕节市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的故事,徐锦庚的 《懒汉治村》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叙述了作者家乡一位外号“懒汉”的村民如何成长为村民信服的村支书兼主任,马娜的《天路上的吐尔库》讲述了一位维吾尔族农民 热心帮助军队建设的故事。赵瑜亲赴缅甸采访而创作的《野人山淘金记》反映了一批敢于在异国他乡创业的中国人艰辛打拼创造财富的故事。朱晓军、梁春芳的《高 地——浙江“最美”现象纪实》和《天地良心——中国最美渔民郭文标》记述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迹,彰显了可贵的精神魅力。

  弱势群体与百姓情怀

  关注平民,表达百姓情怀是报告文学作家的自觉追求。2014年,农村留守人群再度成为作家们创作的一个热点,阮梅的《警示:四个沉沦的留守少 年》讲述4个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少年犯的故事,方格子的《农村留守妇女》和李琭璐的《落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现状采访记》则分别将目光聚焦于留守女 人和留守老人,揭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辛酸与苦难,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农村妇孺和老人等的生活要求、情感诉求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发展 进程中亟需严肃面对并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

  报告文学要选取独特的题材及人物,对一些遗落在历史角落里的人群的关注和描写也是作家们自觉努力的一个方向。张春燕的长篇报告文学《向东找太阳 ——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描写7位百岁西路军女战士的命运遭际,展现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高之美、信仰之美,写下了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国家记忆。王贤 根、吴潮海的长篇报告文学《千古长城义乌兵》穿越明朝与当代,描绘了一幅关于戚家军义乌兵守护长城的壮阔画卷,对于探析人口迁徙和习俗变迁、考察文化流脉 传承都有重要意义。

  反映社会焦点问题

  问题报告历来是报告文学作品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大多与百姓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与国家社稷的发展进步相连。张敏宴的《吸 血的血透》顺着打假医生、“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观察调查的视线,反映血液透析中存在的暴利及严重腐败,揭示了过度医疗和医疗腐败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 要原因,读来惊心动魄、震撼人心;陈廷一的《魂殇》是对2012年沸沸扬扬的河南周口市“平坟风暴”的调查与冷静思考;向思宇的《中国西南乡村教师》将目 光投向那些容易被人们遗忘的乡村教师、民办教师,表现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动人以情。

  法制题材在2014年度报告文学创作中绽放光彩。何家弘的《死刑的证明》讲述了一桩被误判的死刑案件,由此反思死刑审判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的各种 利弊,强调法律的实施必须本着对每一个生命高度尊重和负责的原则。丁一鹤、梅贤明的《微信危信》揭示微信普及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一丁的《寻找遁形人 ——公安部严厉打击整治“伪基站”专项行动纪实》、吕铮的《“猎狐”行动——公安部缉捕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纪实》、胡正第的《天剑—— “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暴恐犯罪团伙覆灭现场纪实》和艾璞的《护花使者——网络贩婴案侦破纪实》聚焦公安部门的各种专项行动,写得惊心动魄。

  在文化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开掘是报告文学创作重要的新向度,特别是对那些渐行渐远的、正被人们淡忘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描写,更具重要的人 文价值和历史价值。胡平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是一部关于千年瓷都景德镇发展历程的简要记录,更是对瓷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 深入审视和开掘的大书。杨守松的《大美昆曲》表现昆曲的前世今生和曲折命运,折射了中华民族的变迁。向思宇、周婷的《流浪的川剧》,关注川剧团和川剧的命 运。黄立轩的《远古的桨声》,研究浙江沿海渔俗文化。

  掘进历史,警示今人

  近年来,历史纪实作品广受关注,原因在于其大多建立在新发现的文史资料、档案、回忆录、田野调查或口述实录等基础之上,带有揭示历史真相、内 幕、隐情乃至“抢救历史”、“重述历史”的意味。丰收的《西长城——新疆兵团一甲子》以人和事相结合的手法,通过记录兵团人屯垦戍边60年的历史,生动刻 画了几代兵团人的群体形象,表现了他们以国为家、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一部具有国家情怀和史志价值的大书。李春雷的《朋友——习近平与 贾大山交往纪事》追述了一位国家领导人与一位作家之间的交往,另一部中篇《赶考——西柏坡感思》撷取解放战争胜利前后我们党的领导人在西柏坡的生活工作往 事,表现了我们党优良的作风和传统。铁流、徐锦庚的《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讲述《共产党宣言》诞生及160多年的传播历史,描绘了山东广 饶县大王镇刘集村、延集村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田家村的《江南小延安》深入挖掘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浙江长兴县的抗战历史。

  历史报告注重在历史中反思,反思过去为的是警示今天和昭示未来。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站在今日中国回望和讲述沉痛历史,反思那场反人类 的大劫难,给读者提出了峻切的思考与警示。紫金亲临大连新港火灾现场,感受到消防官兵、交警和各级领导在大难面前的威武顽强、坚毅果敢、勇于牺牲,花费4 年时间沉淀反思,蘸着泪和血写下了一部长篇报告《泣血长城》,警示人们永远敬畏生命,热爱生活。陈启文的《绝地上的诞生——一个令人发疯的科学神话》通过 描述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工程的建造经过,以正反映衬的手法,深刻反思黄河治理历史。祝勇独辟蹊径,创作了《隔岸的甲午——日本遗迹里的甲午战争》,为 反思甲午中日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人生不可重复却可以效法

  关于伟人、名人的传记在2014年继续广受瞩目,代表作品有杨胜群主编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丁晓平的长篇纪实《硬骨头陈独秀 五次被捕纪事》、邵燕祥的《一个戴灰帽子的人》、丛维熙的《我的黑白人生》、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陈培浩和阮援朝的《阮章竞小传》等。此外,张新颖的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试图以对沈从文后半生的书写,引发人们对时代与知识分子关系的思考;郑旺盛的《震撼日本列岛的中国英雄——花冈暴 动与中日民间索赔第一案揭秘》记述了花冈暴动和对日索赔第一案主角耿谆卓而不凡的一生;《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第二批的10部作品,包括黄宗羲、颜真卿、 杨万里、关汉卿、马致远、王阳明、李梦阳、蒲松龄、吴敬梓、章学诚等10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记,具有重要的文化及文学意义。

  平民自叙或者家谱、家族传记继续兴盛,个人撰写的“微历史”、“小历史”受到关注。这些作品皆可归入国民记忆范畴,是对一段国家历史和民族历史 具体而微的呈现。凸凹的《母说,或家史》、李运抟的《母亲的高寿》都是关于母亲的追忆和传略,带有传承家风的深层意味。赵凯的自传《扛住——倒下,还能站 起来》、王庭德的《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一个侏儒青年的奋斗之路》和徐渝江的《挥动翅膀的女孩:一个脑瘫儿的成长故事》都是关于残障人士的成长叙事,这些 身残志坚的人的故事对于读者都会起到励志作用。

  还有一些传记是为一座城市或一条河流而作。如杨振辉的《血性福州》和王若冰的《渭河传》,前者凸显福州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后者则描述了渭河千年历史和渭河领域的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