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细腻的透视 唯美的关照(张欢)

——评常聪慧中短篇小说集《最后一双水晶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16日11:44 来源:河北日报 张 欢

  常聪慧是最近几年在“文艺冀军”梯队中崛起的一位新锐女作家,近期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她的中短篇小说集《最后一双水晶鞋》,收入21篇小说,让人感到常聪慧的创作既有女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与唯美的风格,又在这种风格中透露出对社会的透视与社会中人的关照。

  常聪慧的小说体现出的是一种语言之美,正如她自己所说:“作为一种文体,小说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它不同于单纯的故事,或者其他文本,小说拥有艺术美的文字能更生动地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心态与感受。”确实,常聪慧的小说吸引人之处不在故事情节之跌宕起伏,而在她语言之温婉清冷,她擅长于景色描写与心理刻画,更能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风筝与世界》中,写到李徽女儿梅梅捧着画作思念父亲时,常聪慧这样写道:“透过日复一日轻薄或者炽烈的光线,宣纸一步步在时间中倒退,从被打浆,一直还原成万亩丛林中的一棵树。而父亲从未出现。”这样的语言出现在她的一部部作品中,可以说不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刻人描情,都于其中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细腻与唯美,有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常聪慧的胜人之处远不在此,她与一些传统女性作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不再只拘囿于表现女性独特的心理与生存状态,摆脱了传统女性文学或诗意书写或血泪控诉或大胆反叛的老路子,而是能跳出这片小天地,转而以更宏大的眼光,把视角投向整个大社会,对它进行透视。在她笔下,从城市到乡村,从医院到学校,从小区到公司,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成为小说透视的角度。小说《病房》中,病人老王身患重病,几无治愈之希望,儿子却从来没在医院出现过。医生何家明为了不使病人和家属留有遗憾,给老王儿子打电话,换来的却是恶言冷语,结果老王至死也没等到儿子露面。现代化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家庭改变了原来数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夫妻、父子异地而居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传统道德中“父慈子孝”的观念也随着距离的阻隔与对利益的追求而慢慢被腐蚀,老王与他儿子的遗憾正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中上演。在这里,常聪慧在细腻唯美的描绘之上,更是通过医生何家明的视角对社会中各种悲欢离合进行了冷静的透视。

  常聪慧在对社会进行冷静观察与剖析的同时,还对其中形形色色的人而不仅仅是女性,对他们的心理与生存状态进行一种普遍的关照。小说《最后一双水晶鞋》描述的是一个中年公务员微妙的心路历程,《崔宁宁的春夏秋冬》里把一个中学老师的生存困境细腻地勾勒了出来,《结伴而行》中“我”和“小姨”这两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命运引人关注……从老师到白领,从老人到孩子,社会各个职业与年龄段的人无不成为小说关照的对象。短篇小说《谭翁》可以说是一首空巢老人的寂寞挽歌,主人公翁老爷子是一位“谭派”票友,由此得名“谭翁”。他晚年鳏居独处,日日靠在公园唱《秦琼卖马》排遣寂寞。江伯是谭翁“粉丝团”中最铁的一位,每天都会来听谭翁演唱,堪称知己。然而当江伯有一天再没出现后,谭翁就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虽然生活优越,却仍晚景凄凉。小说中,常聪慧对这样一个空巢老人的寂寞晚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而其最震撼人心之处就在于,最后当谭翁看到女儿回来时,先是叫了早已去世的老伴儿的名字,后来又叫了“娘”,在这戏剧性的一幕中,我们看到的是老人怀念伴侣陪伴、呼唤母性关爱的心理状态,堪称神来之笔,直指人心。

  常聪慧专注小说创作,勤奋多产,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她的作品在语言上既有传统女作家的细腻与唯美,更在对社会的透视与人的关照上进行了独特的开拓,做到了在透视大社会中关照小人物。她的笔法在柔美细腻之中有厚重,创作在题材与表现方式上也多有创新,我们有理由期待她能拿出更成熟震撼的作品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