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历史与诗(罗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9日10: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罗 杨

  与其说这是一部史料翔实论据扎实的学术研究著作,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把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渔俗文化穷尽幽微,又以文学的笔法把科学缜密艰涩难读的学术成果描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偌大一个渔俗文化的史书写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既是历史的诗化,又是诗化的历史,可谓是一部诗性的渔俗文化史记。

  渔俗文化研究是一门生僻的学科,关于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更为鲜有,因此黄立轩的这部《远古的桨声——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就凸显了其重要的学科价值和学术意义。浙江近海多水,是海洋大省,最早的先民们涉猎海洋,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海洋文化。自古以来,吴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因海兴市,得天独厚。宋元发达的工商业,近代的港口经济、对外贸易,皆有赖海洋之赐,且开风气之先。从“丝绸浙江”、“人文浙江”,到“海上浙江”,勾勒出浙江的历史变迁与文明进步。

  我拿到《远古的桨声——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的书稿后是一气读完的,掩卷深思良久,深被黄立轩知难而进、刻苦攻关的执著精神所震撼,也为其在这一领域里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新的深度和广度上的突破所欣慰。我想细心的读者都会与我有一样的发现,该书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把浙江考古有影响的重大发现和研究融入书中。我们知道,渊博的考古学家可以穷其精微,写下浩瀚巨著,可以从某一种陶罐形状,从某一个甲骨文字符,判断其所包含的神秘信息。但是,翻阅一本考古发掘论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太枯燥。我总盼望着考古大师们能让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人都享受到原本属于他们的历史财富。而黄立轩在他的书中,通过考古成果将残断的历史碎片连缀得尽可能完整,将消失的历史变为摸得着的现实,将那些生动的却鲜为人知的考古经历、参观感受讲给读者听,不知不觉中使考古成果被大众所接受,完成了深入浅出的考古学的科普效果。其次,从独木舟到万吨渔船的演变历史,从神话中的原始岛民到现代的东海渔民,从渔民的造船习俗、生产习俗到船饰渔服,从渔乡传统节日到渔家生活风俗,该书系统地、分门别类地作了详尽介绍,阐述了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内在价值,对于所有关心与热爱渔船、渔俗文化的读者了解浙江沿海的渔俗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第三,抓住了浙江历史文化的一个重点难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研究。浙江,这片5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古老土地上,曾经积淀了著名的“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在那些或者沿海、或者靠山的城镇与乡村,生发了曾经广受民众喜爱的各类文化形态,唱、舞、绘、刻、演、锻、雕,在这些多样的表现形式中,一代一代的人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丰富了原本可能平淡无趣的生产和生活。这些保留了民族历史记忆、凝结了民间智慧、融合了大众情感、体现了地域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需要更多的人去认定和抢救,并通过有形的方式,来保留文化记忆。如果不去抢救和保护,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就会迅速地离我们远去。

  黄立轩历时数年跑遍浙江沿海,收集、整理、创作的《远古的桨声——浙江沿海渔俗文化研究》一书,及时地回望了那些历经千百年而传承下来的民间渔俗、生活风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但能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还能唤起读者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意识。

  诗人述史,喷涌的是激情;哲人述史,流淌的是思考;乡人述史,倾吐的是爱恋。兼具哲人、诗人、乡人述史之特色是这部作品贯穿上下的文脉。他以文学的方式叙述渔俗文化,以学术的论识支撑起大散文,既有理性的思辨又有文化的张力,还有文学艺术的魅力。

  看完他的作品,掩卷思之,从开篇直到最后,他一直保持特有的才情才气,每一章都大气磅礴,厚重而不乏明丽,宏放里透露清新,平淡中又充满智慧。看这样的书,与其说是读史,还不如说是在读诗;与其说在了解浙江沿海的历史文化、渔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不如说是在品味浙江沿海的文明进程和咀嚼文化的钙质;与其说在观看海洋的宏伟,还不如说是在寻求街头巷尾的精神幽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