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闪光的梦(初曰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9日10:0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初曰春

  我的故乡在胶东,村子前面有条河,叫鱼鸟河。

  20多年前,每天下午,乡亲们都会在河坝上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河坝上行走的少年,喜欢踩着自己的影子,倾听阳光的声音。刚开始,乡亲们对他孤独的身影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的思想琢磨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年。那些个有关他的议论,总是最先在鱼鸟河的河水里荡漾开来。女人们喜欢到河边淘米、洗衣、择菜,聊聊村里所有跟她们有关或者无关的话题。她们说,这孩子有点儿邪性,成天家闷着头不说话。她们哪里知道,孩子是受了课文的影响,正在做一个梦。

  很多年后,那个少年接到鲁迅文学院的通知,他趁着周末开了5个多小时的车,匆匆忙忙赶回故乡,再次站到了鱼鸟河边。那个少年就是我,很小的时候就做起了作家梦。

  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一直拖到报到的当天清晨,我才急匆匆地从网上订票。没想到的是,赶上仲秋假日刚结束,直达北京的高铁票全部售罄。这未曾预料到的变故,让我束手无措。我只能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个劲儿地抽烟,没多大工夫,嗓子竟有些哑了。这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不曾有过。将近20年的兵当下来,对一般的事总还是自信的。可那一会儿,我的心一下子就慌了,难不成打一开始就闹个迟到?车票的事情影响了我的情绪。还好,表弟慢悠悠地为我订了济南至天津、天津到北京的票。现在想起来,那小家伙当时面带着笑容,笑得有些暧昧。他哪里知道,我的心早已飞进了鲁院。

  总算是按时赶到了鲁院。走进东门,一路上,目光所及之处,一切都是新鲜的。那面湖和湖里边悠然自乐的鱼儿,还有那丛树和树荫下沉思的雕塑,它们都静默地等待着我,以不变的姿态,来审视一个形单影只的过客。很快我便发现,我不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在属于我的那个房间里,我看到了一个笔记本,本子上记录了往届学长的留言,从未谋面的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迎接新的主人。手捧笔记本,那份无法诉说的神圣和庄严,打心底油然而生。

  开学典礼时,院领导说:“一进鲁院门,终生鲁院人。”坦白地讲,这句话像是口号,听上去有些苍白,让我有些懵懂,还有些诚惶诚恐。我便是在这样纠结的心理状态下,开始了在鲁院的学习。

  鲁院的课程安排是高端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让人仰慕的大家,课堂上的每分每秒都变得弥足珍贵;鲁院的学习环境是宽松的,每一次课后,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鲁院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每一次研讨,大家都会深入探讨个人的体会,有些时候,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文学创作、电影、音乐、法律、心理学、核武器等等,这些课程让我在鲁院的每一天都充实起来,那些才华横溢、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用他们独具魅力的讲授方式,开拓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思路。这些精彩的课程让我逐渐明白,自己过去创作中所存在的藩篱,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公安消防部队的一位写作者,我必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回报部队、回报社会。

  鲁院生活也给我带来了苦恼,不知哪天,我猛然间发现,之前写的文字都像是垃圾,我甚至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写下去的能力。这种焦虑在心底生根发芽,钻进了我的骨髓,箍紧了我的心脏,让我难以呼吸。幸运的是,这里的师长为我点亮一盏明灯,他们告诉我,这是成长中必然的阵痛。

  在鲁院,更多的是快乐。作为班里的文体委员,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比赛、联欢会的快乐,诗歌朗诵会、文学沙龙、社会实践,在所有相聚的时光里,同学们用迥异的神态、不同的方言,让欢声笑语无处不在。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管未来有多远,这个家里的所有人,都不可能忘记曾经在一起的幸福和欢乐。

  不能荒废在鲁院的1600多个小时,我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写作者。在属于我的房间里,电视机应该是有些意见的,它肯定在窥视我,用挑剔的眼神责怪我忽略了它的存在。感谢台灯陪伴我一起读书,在我睡意蒙眬时,它从未打过哈欠。更得感谢电脑,在它的注视下,我写了中篇小说《死不瞑目》《阳光的声音》《错位》,短篇小说《寻找小妹》《风干的河床》,散文《梦中的红果树》和微电影剧本《生命至上》,它们一起见证了我的成长。

  时间终是短暂的,班主任通知我们写总结时,我才发现,在鲁院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带着几分不舍,我到楼前散步。踩着脚下的落叶,步子变得单调而枯燥,路灯下的身影忽长忽短,那份淡淡的惆怅也跟着愈来愈浓。就在我愣神儿发呆的那阵子,小湖里发出一阵异响,鱼儿欢快地蹦出了水面。还有,我影影绰绰地看到,眼前的雕塑冲我眨了眨眼,笑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