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个人的乡愁也是文化的乡愁(李清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8日14:21 来源:信息时报 李清明
《牛铃叮当》 李清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牛铃叮当》 李清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从小生活在洞庭湖水乡,十七岁离开故乡,在驻广东的部队工作了近二十年,接着在广州工作和生活,一晃有三十多年了。人到中年,总爱回忆过去,怀念自然淳朴、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其间偶尔回到故乡,我发现,过去自然、古朴、祥和、温馨的乡村不见了,视觉上却有一种误入陌路之感:河浅了、湖小了、水浑了、古树没了,唯见杂树野草疯长;过去满湖满沟的各种鱼儿也基本绝迹了,野生的少了、饲养的多了,自然的少了、污染的多了……放眼望去,整个故乡几乎皆是民风不再淳朴,人心早已不古,继而世道中落,江河日下……从而引发一种浓烈的乡愁。《牛铃叮当》散文集里的“水乡系列散文”五十多篇散文,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这些文章,大多是追忆及回味过去自然古朴的乡村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呼唤乡村优秀文化与优秀文明的回归。

  其实,每个作家既有自己独特的故乡,独特的乡愁;也有共性的故乡,共性的乡愁。读鲁迅的《故乡》,觉得自己的故乡就在眼前。由于社会进程的快速发展,工具主义的无往而不胜,放眼望去整个家园几乎皆是一片萧然与颓废……周国平先生在《乡愁的解析》一文中说道:“乡愁在现代社会被改造得面目全非,现实生活是物质的战场,没有硝烟的金钱与道义的较量,是渐渐容不下乡愁的避难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的乡愁,既是所有现代作家的乡愁,也是全体国人的乡愁,更是文化的乡愁。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更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追寻便成了一个作家永恒的主题。

  综观自己在《牛铃叮当》这本书中集结的一系列散文,的确是抨击多于表扬,批评多于赞美。诚如有人形容鲁迅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但无可否认的是,先生心中一直是蕴含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的。我虽不敢与大师相比,但在我内心的深处,也是因为爱故乡爱得太深,故因有些爱之深、恨之切,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意味。记得,我在这本书的《买马村记》一文的结尾中这样写道:乡亲们啊,原谅我没能在买马村的小传中展示你们的诸多美好,反而是挖疮揭疤般道尽了你的苦痛、乃至于丑陋……这些都是因为,我爱你们爱得太深……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以形容哀痛之极;还有杜鹃是布谷鸟,其声“胡不归”,为什么不归,田园将芜,不得而归啊。同时,此鸟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乡亲们啊,我就是村头枯枝上那只啼血的杜鹃鸟咧。——我们爱着,我们就已回到故乡。

  提及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影响,我之理解,一个作家回到童年便是回到了真正意义的家乡,是接通了地气。

  在散文写作的态度上,我一直注意坚持“在场”和“写实”,强调自己在书写过程中其内心和身体都在现场,拒绝道听途说,无病呻吟;力争“求真相、寻真理、说真话”,写出生活的真实感和原生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