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富于哲思的石头(周天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7日11:41 来源:文学报 周天白
  

  十六年雪域军旅,士兵凌仕江在西藏风雪苍茫中,向蓝天白云和高山问路,且行且悟且吟,把自己修炼成一块富于哲思的石头。

  凌仕江以奇妙的笔触,开示的姿态,告诉读者,一个年轻士兵是怎样以探究的目光,去阅读西藏,然后,经过时间的磨砺和思想反刍,这个由士兵成长为专业作家的男人对西藏的悟。一个男人的成长历炼,就这样通过这本《天空坐满了石头》袒露在读者面前。《德西梅朵去朝圣》《白狼》《西藏的石头》《一只犯忌的羊》 都寓言般地讲述着信仰、情操和悲悯。在他的笔下,养鹰追鹰的藏家少年、朝圣的女人、门巴猎人、湖边姑娘卓玛,乃至尼洋河、拉萨河、羊皮船,都呈现着万物生灵的神性之美和自然温情; 还有哨所和边防官兵的情怀。读到《天葬师的秘密》的时候,我一开始惊异于凌仕江描写西藏笔触的深入和大胆,不由得替他捏一把汗,但读完之后我不仅有释然之感,更生出击掌之赞。“其实天葬师与真正的残忍本身无关。……当雪山升起第一缕经幡时,许多人已经明白了死亡无法消除人的全部世界,让风中的神鹰护送死者的灵魂上山进入天空,穿越云朵,转入轮回轨道,这充分表明了佛的道义态度。”“唯有懂得死亡,才能懂得生命的真相。”

  他让我想起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我想象这些获得最深证悟的大师如庄严的高山之鹰,翱翔于生死之上,看到生死的本来面目,了悟了生死神秘而复杂的相互关系。”显然,在凌仕江看来,天葬师分割尸体饲鹰的举动实则是对死者的悲悯,天葬师后来进入寺院修行则是对自己的慈悲。于是,“透过高山之鹰的眼睛,也就是证悟的观点来看,往下俯视的景色,原先我们想象存在于生和死之间的界线,都已经交融而消失了”。索甲仁波切的话,得到了印证。

  西藏的石头,有些长着眼睛。这样的石头会打量会思量会唱歌。一个人,如果心灵的天空坐满了石头,固然会有堵得慌的胸闷之感,但那些石头,何尝不是自己变得强大的执念?即便是化身为天空的石头,那也是在通往开满神秘格桑花的彼岸的途中,做一个引渡者。

  (《天空坐满了石头》 凌仕江/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