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张晓琴:直抵存在之困(杨光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6日10:27 来源:甘肃日报 杨光祖

  认识张晓琴很早了,认识她是因为一位朋友,她是我这位朋友的妻子,年轻、美丽,还有那么一点顽皮,毕竟她和我们岁数差很多了。她很忙,性格急,每次见面,都是那么急急的,刚坐下,就想起了别的事,于是就马上跑了。过一会,来了,刚坐下,又跑了。说话也那么着急的,总是给人感觉一直慌慌的。我基本是一个懒人,坐下就起不来的人,于是,就很为她着急,也就弄得人很焦虑,甚至我比她还焦虑。

  她的急性子也让她在学术道路上一路奔跑,似乎永远不想停下来。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还是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助教,刚结婚,年轻得我们都不敢说话,似乎差了一代。于是,那几年,我们就极羡慕我们的那位杰出的朋友。后来见面,她说,她硕士毕业了,准备考博。再后来,她就成了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的博士生,几年不见,已经晋升副教授了。在一些场合遇见雷老师,对她也是表扬有加。2012年我在北京访学,她忽然来电话,说在北大,说要上博士后。后来听说几所大学的几位著名教授都愿意接收她,她最后选择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晓明教授。陈老师我是认识的,才情卓绝,为人倜傥。2013年我回到兰州,她已经是教授了,而且是破格。这么年轻,就如此优秀,让我更加感佩无言。

  后来,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她的专著《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它的厚重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甚至无法把这部书与那位单薄、美丽的女士联系起来。张晓琴要上博士,体制要求必须要有博士论文。此书也就是她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稿。第一章是导论,第二章谈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精神资源,第三章谈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基本面貌,第四章到第十章,分类别论述了近20位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要说前面三章表现了她的开阔的视野,那么后面这6章,显示了她坚实的文本细读能力和敏锐的艺术直觉。

  雷达在该书序言中评价道:“既有对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的探析,有对于生态文学精神资源的中西探寻,亦有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主要文本的细致解读。”“我以为,她写得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生态文本的细读与评书部分,她对苇岸、张炜、韩少功、马丽华、姜戎等作家作品的研读往往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视角和感悟,有些分析则超出了生态文学自身的囿限,走向了存在的层面。”然后,雷达又荡笔写到自己的故乡天水,深情回忆了他的儿时岁月,母亲的洞箫,渭河的波光,“极亮的阳光照进家里,细细的纤尘轻舞到几排大书架上。”“大水渠上柔软的草桥,每当农人推着独轮车走过草桥时,草桥就发出轻轻的呻吟。”这是我见过的雷达最动感情的一篇序,可想而知,这与张晓琴此书的学术功力大有关系。

  如果说它凸显的是张晓琴的宏观驾驭能力,那么,《直抵存在之困》更见她的才情。这里收录了她的近30篇论文、评论。第一辑属于宏大叙述,她从世界格局谈中国经验书写,一再谈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创作、新世纪的小说价值追求。这些论文下笔果敢,理论扎实,读之让人汗颜。我从事文学评论10多年,从来不敢碰这么大的题目,她一个年轻的女子就有如此胸怀,如此魄力,这是我极其佩服的。第二辑主要是作家作品论,从冯至、张爱玲一直到当代的刘震云、雷达,甘肃作家马步升、牛庆国、离离等人。所论对象虽是个体,但所谈却依然深广,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视野依然非常突出。第三辑是她的老本行生态文学了,所谈的是她的《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的继续,很多地方更加深入。可以说,在这么一个信息密集驳杂、甚至真伪难辨的时代,她用鲜活、生动的文字表达了一己对当代文学的观察与体验,通过知识分子立场、民族文化危机、中国经验书写,而直达人之存在之困。这种过五关斩六将的功夫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2014年,张晓琴又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这期研究员都是70后、80后,可以说经过严格选拔,几乎囊括了当下优秀的年轻评论家。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着力培养,每月都有大型活动,经常参加国内顶尖级的研讨会,最后出版一套丛书,更诱惑人的是,他们还计划走遍全国,真的是司马迁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不久的将来,她还会创作出更加精彩的文章,成为中国文坛一颗熠熠闪耀的新锐评论家。

  张晓琴,籍贯甘肃靖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光明日报》《当代作家评论》等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直抵存在之困》等专著。曾获甘肃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黄河文学奖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