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他这一生,一气呵成(黄亚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1月04日11:17 来源:新民晚报 黄亚洲

  下午匆匆告别那帮编剧朋友,从北京飞抵上海,已是晚上十点。住进酒店,接上无线网络,打开手机微信,正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着,忽然就被手机里伸出的一只手迎面猛击,刹时惊愣了,一时几乎站立不住。

  怎么可能!

  中国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仲星火老师于12月25日中午11点52分,在上海黄浦中心医院因病去世,享年90岁。

  本来,还想着在第二天上海影城举行的首映式上跟他再度相逢。一周年前的这一天,也是在上海影城这个剧的开机仪式上跟他相逢的,当时握手甚欢,还与他夫妇俩合了影,他坐得矮,我坐得高,没大没小。

  一年前的他,已是八十九岁高龄,还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个戏的演出。虽说是配角,所谓“名人纪念馆的一位义务讲解员”,但他表演认真,演技纯熟,是没得说的。作为编剧,我自然不会在片场,但后来听导演吴天戈告诉我,说是仲老爷子那一大段台词说得麻利极了,表情也到位,一气呵成,根本不需要“再来一条”,甚至这个镜头拍完后,在场的演职员们都情不自禁为他鼓起掌来。

  了不得,毕竟八十九岁的人了啊!

  仲星火是认真对待每一寸艺术的。

  这份认真,从一年前他在开机仪式上说的“三句话”中就充分地显露了出来。关于他那次著名的“三句话”,我曾写过一篇短短的随笔,题目就叫《仲星火的三句话》。短文曾在光明日报发表,后来在上海一位领导的推荐下,新民晚报也作了刊登,有些文摘报刊也在日后转载了。

  那天的开机仪式上,说起自己八十九岁参演,仲星火说:“这是我的荣幸”,又悄声对我说:“这个年纪了,对生死早看淡了,能为观众再奉献一点,是很光荣的事。”

  他接着又表露了一个观点,也是悄声说的,说是:“现在电视上都是张家长李家短,都是嫂子、媳妇、婆婆,鸡零狗碎的,有什么大的意思。”

  而当主持人把话筒递到他面前请他讲话的时候,他非得站起来,几个人都劝不住。他说:“要讲话,我必须站起来讲。”

  然后他讲话,他说他要讲三句:“我今天要讲三句话。第一句是荣幸。第二句话,还是荣幸。第三句话,还是荣幸。”

  他是所有演员中讲得最短的,在我听来也是最精彩最到位的,这与他八十九岁高龄的年纪很般配。

  他是把生死看淡的人。但是总有一些事情,这个艺术家,放不下。

  这里说的,就是整整一年前的事了,那天也是12月26日。如今,电影拍完了,也是12月26日,就是这部名为《毛泽东在上海1924》的电影的首映式了。依我的估计,仲老先生是必得来的,还是那么红光满面,那么谦逊和善,估计还得被主持人请上台说几句,还得乐呵呵地表一个态,不知又会说哪“三句话”,我一直是这么估计的。

  谁知事情竟然这样突然。

  我小时候就看过他的《今天我休息》,在那部电影里他的名字叫马天民,一个又好气又好笑的警察,为了做好事而一再失约,差点失恋,却是一身的正能量;也看过他的《李双双》,那时候就想,他怎么就能把那个“先结婚后恋爱”的李双双丈夫喜旺演得这么质朴善良?至于那部得了电影金鸡奖的《巴山夜雨》,他又化身为一个警察,不姓马而是姓王了,但依旧心地善良,行事磊落;而相逢《南征北战》中的机枪手刘永贵与《铁道游击队》中的队员彭亮,我们始终能感觉到仲星火的一颗赤胆忠心,为什么一个小小配角总是能给我们这么多的精神能量?

  仲星火的银幕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他做人也是这样一以贯之,他走进银幕与走出银幕都是这样的身板笔挺脚步铮铮。在我的感觉里,他的做人就是如此一气呵成,扎实而饱满。

  人的一生实在是短暂的,白马过隙,哪怕活到九十岁;但整整九十个寒暑,要秉持一种品性,呈现出一种大体一致的和谐色彩,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的人生,在文艺圈子里,说少,可能不是凤毛麟角,但说多,我看实在也不多。不要说这话是打击一大片。

  而他,却在我写的一部电影作品里结束了自己的艺术人生之梦,这在我是绝对没有想到的。难道这能算是“荣幸”?

  好在,据说这部电影上个月获第十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历史题材电影奖”,也算是对仲老的一个安慰吧?

  晚上一直发痴,不得安睡,便打开电脑,匆匆写下这篇文章。我想,仲老走了,但毕竟还没有走得太远,我在这里大声念出这些文字,他可能还隐隐约约听得到吧?还可能,听出文章中的含泪的嗓音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