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为历史存正气——评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周洪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31日09:49 来源:《求是》 周洪成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本侵略者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死难30万人;2014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了第一次国家公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为这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挥泪写就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载《人民文学》2014年第12期),首次全方位、大视角地揭示了这段鲜血凝结成的历史。

  “长江在咆哮,东海在怒吼,巍巍钟山在暴风骤雨中颤栗,顿感周身如电击火燎,血脉贲张,涕泗横流”,这是网友描述阅读《南京大屠杀》片段时带来的冲击。五百多万人次的微博点击量,足以佐证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作者沿着数十年来中外专家、作家以及日本退伍老兵、民间人士的足迹,打开落满尘埃的历史档案,重新回眸这段震惊人类史的悲惨时光。整部作品将敌我双方证人的讲述客观呈现,让每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听见莫愁湖的哀号,看见金陵城的死寂。作者像啼血的杜鹃一样呐喊嘶鸣,振聋发聩,震撼人心;作者更是挥舞着匕首般犀利的笔,刺向那些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的跳梁小丑。

  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空前苦难,苏联的《解放》横空出世,美国的大片《拯救大兵瑞恩》带来了火山喷发一样的视觉冲击。同样也是饱受二战灾难的中国,千呼万唤,却始终不见黄钟大吕般的史诗性作品出现。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的推出,彰显了当代文艺工作者为历史存正气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就是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还有人对作者说:“小心,南京大屠杀到底死了多少人,学界还有不少争论。”言下之意,不要啃“这块历史的硬骨头”。30万人呵!30万个冤魂,30万种苦难,难道还不值得让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清醒,让一个曾经侵略别国的民族赎罪,让充满阳光的整个世界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吗?居安思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否还有必要的警惕,是否练就了应有的防御,是否准备好了不再惨遭失败的应对?对此,作者一连串地发出了引人深思的“十问”——我们的民族还有血性吗?我们为何总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还能相信某些人的假言假语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注意点细节?内耗为什么总比抵御外力强?新一代人应该牢记些什么?假如侵略者的屠刀再次举起,我们准备好了吗?……每个字都如同火焰般灼人心扉,每句话都传递着深刻的警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12月13日的公祭开始,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一种新的国家意识,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作品义正辞严地正告那些玩火者,今天的中国,不是77年前的中国,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相信这部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力作,将引导每一个中国人树立和培养起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为当前文艺创作注入强劲的正能量。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工会常务副主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