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价值观迷失将导致文学沦落(赖大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9日07: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赖大仁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则是价值观。正如云杉的文章所说:“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透过文学审美娱乐的外部形态可以看出,其灵魂和核心仍然是价值观。从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其丰富的价值内涵,感受到其强大的精神力量。

  然而,在当今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背景下,文学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价值观的缺失与迷乱。在有些人那里,文学因此而陷入低迷乃至沦落,由此而带来种种消极的社会影响。这种价值观的缺失与迷乱,一方面表现为有的作者失去了应有的文学信念和价值理念,迷失了“为什么写作”的价值方向,只知道为迎合各种低俗的消费需求而写作,为追逐各种怪异的流行时尚而写作,为表现自己鄙俗的情欲和迷乱的情思而写作;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于文学所描写和表现的内容缺失或混淆了应有的审美价值判断,迷失了应有的价值导向。这两个方面混杂起来,就带来了当今文学中价值观迷乱的种种乱象。

  比如审美观的缺失与迷乱。谁都知道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是审美,应该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然而在有些人那里,却一味追逐所谓后现代审美时尚,导致审美观的扭曲与颠倒。在审美低俗化、丑陋化的走向中,文学审美价值日益消解,文学审美精神步步沦落。比如社会历史观的缺失与迷乱。好的文学本应体现社会历史进步的价值观,富于历史理性精神,对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生活及人物事件做出正确的理解与评价,起到推动社会变革进步的历史作用,给人以历史启示与教益。然而在有些人那里,却有意无意地消解历史理性,崇尚“新历史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社会历史观,宣扬和表现所谓历史即偶然无规律,历史即想象虚构无真实,历史即争斗无是非,历史即人性的表演展示无善恶,历史即游戏无意义,以及英雄史观、帝王史观等等。特别是对历史随心所欲地编造和戏说,对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消解人民性和历史进步的价值观。其结果只能是走向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非理性主义,带来社会历史观的混乱。比如人性观和人生观的缺失与迷乱。“文学是人学”,无疑应当描写人生生活和表现人性人情,包括对人性恶或人性扭曲异化的批判性表现,给人以人生观、人性观、人情观的正确理解感悟。然而在有些人那里,却宁愿相信抽象的或本能化的人性观,有意无意地曲解人性,混淆和颠倒人性的善恶美丑。比如道德观的缺失与迷乱。道德是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文学反映生活无疑要关涉道德价值观,给人以道德影响。然而在有些人那里,一方面激烈反对“文以载道”,反对文学的道德教化,反对表现道德理想;另一方面则大肆表现争相“比坏”的不道德行为,无所顾忌地颠覆应有的道德观念,挑战社会道德底线。

  当然,价值观的缺失与迷乱,并不是文学界所独有的现象,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病症。有关报道列举当今十大社会病态现象,其中信仰缺失和价值观混乱居于首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应当承认,文学与社会生活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会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文学中来,影响文学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文学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也会以各种方式介入社会生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因此值得高度重视。如今的问题在于,文学不能把自身价值观缺失与迷乱的责任都推给社会,而是理应进行深刻反思。无论何时,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文学都不能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价值立场,不能没有审美理想和价值理念的坚守,不能对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现象妥协附和、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价值观的缺失与迷乱将导致文学的沦落,倘若如此,这既是文学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