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平凡的世界》的生命和力量(马平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5日09:45 来源:中国艺术报 马平川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泪眼朦胧中,我们无法忘记1992年11月17日,在那个冬天的早晨,在清冷的寒风中,路遥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独自远行了。路遥一生紧握着陕北的那双大手松开了,一个欲于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然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不但没有因为岁月的风尘减色,恰恰相反,时光的无情淘洗,反倒使它成为当代小说之林中一株质朴伟岸、绿叶纷披的梧桐,成为文学史中永恒的风景。

  在近几年进行的多次读者调查中,不少大学生将《平凡的世界》列为自己最喜欢和最珍爱的文学作品。有网友发起一个“有多少80后喜欢《平凡的世界》 ” 、“看这本书的90后有多少人”的调查,令人惊讶的是共有1万多人参与了调查,其中不少人是1985年、 1991年、 1993年出生的,他们仍然重温着一代代读者曾经的温暖和感动。路遥依然活在千千万万个热爱他的读者的心中。这正应了博尔赫斯说过的话,文学与其说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阅读这些作品的人的看法。

  《平凡的世界》以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为广阔背景,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姓人家的父子两代人的人生遭遇为主线,表现了社会的历史转型给中国农村带来的震荡以及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展现了农民艰辛的大义和宽阔的悲悯情怀。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特殊年代,在探求与思考的人生途中, 《平凡的世界》沉淀在我们的脉管之中,而使我们的生命不会变得更加苍白、软弱、或者懈怠。有很多人几乎都是通过路遥的作品走入了陕北那一片连绵起伏的沟壑土塬。

  我们穿行在《平凡的世界》的字里行间,跟着路遥一起在陕北的黄土塬上奔走——那里有通向世界尽头的黄土大道上颠簸的木轮马车扬起的黄尘,那黄土崖畔上在寂寥凄清中绽放的山丹丹,那冬天苍凉的北方原野如刀枪剑戟一般指向天空的树。而更重要的是, 《平凡的世界》使我们领略了路遥那博大、苦难、忧郁、善良的灵魂以及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憧憬、理想与坚强。

  路遥把自己交给文字的书写和放逐,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善良、良知,他的生命状态和写作状态饱含赤子情怀,又包容了历史的痛苦和思考的艰辛。路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作家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对人的价值和个体生命的自由的珍视和热爱。

  路遥的文学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有两点最值得我们珍视。一是他对艺术是那样纯粹、执著。“像土地一样奉献,像牛一样劳动”(路遥语)的奉献精神。二是他身上那种饱含着对底层劳苦大众的纯朴感情。托尔斯泰在《什么是艺术》中说:“这种纯朴的感情是一个非常纯朴的人、甚至一个小孩所熟悉的,它使人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为别人的痛苦而忧伤,并使人的心灵和另一个人的心灵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就是艺术的本质。 ”这种“纯朴的感情”在目前看来,恰恰是有些中国作家最缺乏的。

  路遥当年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代表获奖者的发言似乎可以为我们解释这一切:“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此而歌唱。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 ”

  《平凡的世界》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和未来。路遥永远是理想、激情和梦想的化身。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