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生命与信仰相连(付如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4日08: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付如初

  如果书是有气质的,那么《西长城》是一本冲淡平和的书。面对历史、面对苦难、面对太多人的命运传奇、甚至面对成绩,这本书都没有表现得煞有介 事。但《西长城》又不是一味地书写平面化的“感动中国”的故事,它注重故事和细节的意味深长,擅长在历史的缝隙中,在超越时代局限的人之常情中展现写作者 的智慧。在整体“无我”的写作格调中,那个充满洞察力和反省精神的“我”又会适时出现。当然,跟整体风格相匹配,“有我”的时候也是中正持重的。

  书中写,兵团人荣誉感极强。战争中培养起来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是兵团人的精神底色。其中连续8年的“万斤拾花能手”朱桂达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她 几乎年年先进,立了两次三等功,1980年就被评上了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同时,她的身体也每每达到极限,“白天在地里硬撑一天,晚上回到家动都不想动一 下……”奖状得了一大摞,到头来落了一身病。她对记者说:“这些年,师里、团里的首长常来看我,鼓励我好好干。我感谢他们的关心。可是,他们每次都问我: 今年生产怎么样?从来没有人问我:你现在身体怎么样?……我是个人,不是块铁。拖拉机是铁的,也要保养,也会报废……”“但话是这样说,工作还得干,谁叫 我是个共产党员、劳模呢?”如此质朴和真实的表达,胜过所有文学的渲染。作者笔下没有知识分子通常所具有的那种抽象的忧思,而是充满了“饥者歌其食,劳者 歌其事”的朴实的“人民性”。

  书中极为珍贵的还有写到了真实的边防生活。书中写:“只要你去过边境,你就可以看到兵团战士把庄稼一直种到了边境地最前沿;有些地方甚至种到了 苏军的铁丝网前……”“只有在边境上,才能认识每一寸国土的神圣。”“屯垦戍边”只有在这里才变得最形象而具体,读者也只有读到此处,才最能明白作者为何 会把一本关于建设兵团历史的书命名为“西长城”。

  《西长城》里俯拾皆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书中也试图捕捉这一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的喜怒哀乐中所包含的共同的精神支撑,即兵团精神。不止一 个被采访人说:如果没有谁谁谁,我早就没命了,哪里还有今天?跟战争的苦比起来,今天的苦算什么?这种劫后余生的幸运和感恩铸就了兵团战士毫无保留的牺牲 精神,以及由这种牺牲精神而衍生出来的荣誉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久而久之,这种精神和意识就转化成了信仰。

  是的,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的《西长城》既是一本关于信仰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是一本生命与信仰血肉相连的、苍茫阔达的书。托尔斯 泰说:“信仰就是生命”。而对兵团人来说,信仰帮助他们战胜恐惧和困苦,支撑他们的内心。信仰是时代永恒发展、历史永恒轮回的精神底蕴,甚至,是历史和时 代的各种筛选中惟一能够留下来的真实。

  作者在后记《乡关何处》中说:“拓荒者用倒下的身躯唤醒了荒原,用一生的血汗滋养了戈壁,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离开……”当文学记录下这些无 名英雄离开的时候,他们已经和丝绸之路、和林公车、和左公柳、和艾青的诗一起,变成了新疆故事不可分割的文化组成部分,而这些故事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 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积淀。

    (《西长城——新疆兵团—甲子》,丰收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