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赵丽宏:文学写作是我生命的常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23日10:44 来源:文学报 何晶
 赵丽宏  赵丽宏

  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作家赵丽宏有点意外:“我自己从来没想过会获得这个奖项,对此也一直没有在意。”感到意外,可能更与他从来不以获奖为目的而写作相关,“我的写作从来不是为了获什么奖,甚至最初的写作也不是为了要当作家,只是觉得和文字亲近、和读书亲近,用文字来抒发情感、想法比较舒服也比较适合我,这才开始了写作”。

  “上海文学艺术奖”揭晓的当天,赵丽宏正在北京参加由现代出版社和北京朗朗书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举办的“赵丽宏文学创作研讨会”。此前这两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刚刚策划出版了18卷文集 《赵丽宏文学作品》,按照主题分类,选取他迄今出版发行的七十余卷作品重新编辑,基本涵括了他四十多年来创作的绝大部分文章。这是对他四十余年创作的一次总结,在会上得知自己获“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赵丽宏说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18岁时,赵丽宏到农村去插队,诗歌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宣泄渠道,“我那时候写了很多诗歌,心里的苦闷、惆怅、说不出的情绪都通过诗歌来表达”。文字给了孤独的少年温暖,一段文学人生也就此开始。“当初在农村,非常非常孤独,没有前途,就是每天在油灯下读书,写一点日记,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文字将来要发表、要写出名气。就这样慢慢地写,没想到写了几十年,写成一个能够出这么多书的作者。”

  赵丽宏的写作只源自两个字———“喜欢”。“因为喜欢,才这么写下来。四十余年的写作中,我最欣慰的就是我没有虚度岁月,虚度年华,我的大半辈子、我的生命都是在文字中度过的。”赵丽宏曾这样比喻,“我就像一块礁石一样在水里面,不管浪花怎么来去,我都是这块石头。”这也就是他一直坚持的“以不变应万变”。

  作为《上海文学》杂志主编,还担任了其他一些职务,赵丽宏平时的工作很忙。但写作对他而言仍然是最重要的,他经常会挤出一点时间来写作,“用最少的精力将其余的事情做好,尽量给我的阅读、写作空出更多的时间来”。诗歌的写作正是在“挤出的时间”里写的。他有一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出门时的路上、赶飞机的途中,脑子里在构思,大致成型了就赶紧写下来,一首一首的诗歌就产生了。“这其实是我写作的常态,我没有大块的时间写作,只有写小说,才会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能坐下来写作。”所以他的写作也一直是不着急,去年刚出版的儿童小说 《童年河》,篇幅不长却花了两年时间,“我不着急,会写写停停,再回过头去看看”。

  这些年赵丽宏一直在思索“文革”,他曾在散文《岛人笔记》中写到“文革”见闻和他对“文革”的思索,但他觉得还不够,他最近的写作与此相关。“作家们不应该绕开‘文革’,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特别的岁月,人性扭曲、荒诞事情背后的缘由到底是什么,作为亲历者,我应该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学家,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方式来讲讲这段历史。”

  “写作并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亲近文字是我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常态,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赵丽宏将文学写作当做生命的方式,他看重文学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好的文学应该给喧嚣的时代增加一点宁静,给冷漠的社会增加一点温情,给越来越物化的世界增加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和升华。文学的意义就在此。”

  正因为此,他认为“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恢复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上海这个城市一直是喧嚣的、繁华的,文学艺术似乎不被人们重视,但一直有文人、艺术家在这里思索、创造,这个城市在彰显其他成果的同时不能忽略文学艺术的成就。上海文学界其实一直是很低调的,我们的风格一直是不张扬,这是一个好的传统。但有时我们也需要为上海文学鼓鼓劲,我们需要一个奖来向人们展示上海文学艺术的成果,通过这个奖项让更多人知道作家、艺术家们在做些什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