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文艺工作座谈会 >> 正文

从时下生活抵达文学高峰(赵培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8日10:20 来源:吉林日报 赵培光

  文学无疑拜生活所赐,生活什么样,文学便接近什么样的精神内核。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上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确实振聋发聩。无需赘言,生活的主旋律自然是文学的主旋律,即高峰,而现代化工业就是时下生活的主旋律。匪夷所思的是,中国工业突飞猛进到今天,已经很有些现代化状况和意味,而文学却如断片了似的麻木。

  5年前,相关的权威部门曾经发布一份蓝皮书,预计本世纪40年代左右,现代化工业将会在中国遍地盛开。然而,放眼望出去,我们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诸如此类,貌似一片繁荣,实则却是乱花坠落的幻影,好看尽管好看,却免不了肤浅、轻薄、浮浪和速朽。在这里,我们除了向王蒙、莫言、阎连科、铁凝、余华、马原、苏童、格非、张炜、陈忠实、贾平凹、韩少功、王安忆、严歌苓、迟子建、阿来、李佩甫等一大批有道义、有担当的作家致敬之外,还会不由自主地为那些庸常的、琐碎的、低迷的作家及其作品而忧虑和惋惜。必须得承认,诸多校园文学、网络文学、财经文学等类型文学时不时地呈现出一些姹紫嫣红的花果,但也必须得清楚,许多派生出来的作品极其幼稚、狭隘、谄媚、下作,读起来毫无文学的高尚与神圣。那么,要文学做什么呢?仅仅与生活调情?从而使生活被亵玩后沦为可回收抑或不可回收的垃圾?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然而,当今的多数作家,或许是角色缘故,或许是年龄因素,或许是眼光与胸怀问题,置身于大时代,面对现代化工业轰轰烈烈、气象万千的变革与进程,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集体失语,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充耳,不闻雷鸣。”工业现代化时期,人的精神、情感、趣味、道德难以进入作家的大脑,只是单相思似的守望着文学,等待文学的回心转意。

  工业是历史行进的潮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兴工业,获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许多充满激情和热望的作家置身一线,创作了《铁水奔流》、《百炼成钢》、《乘风破浪》、《原动力》等长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进入八九十年代,又出现《乔厂长上任记》、《沉重的翅膀》、《三千万》、《大厂》、《寂寞歌唱》、《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等,无论是主题还是手法,都有了显著进步。新世纪之后,《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问苍茫》、《红煤》、《无碑》、《机器》、《长门芳草》、《月亮上的篝火》等。近年,像模像样的工业题材创作则少之又少,我所能够提及的也仅仅是《国家订单》、《生铁开花》、《车头爹车厢娘》几部而已。

  时下,作家们写出的作品与“现代化工业”太隔离,太陌生。要么居高临下,要么蜻蜓点水,想来这是个大问题。譬如已经成熟的作家,原有的经验形成了轨迹或套路,连手机也只是局限在打电话和发短信上,让他们深入现代化工业的前沿,去体验、体察、体会,写出时代性很强的人际关系、意趣、理念,好心注定难得好报;而那些尚未成熟的作家,都极力地深入历史、江湖、爱情和个体生命,对现代化工业兴味寡淡,内心里除了拒绝,只剩抵触,所以写出来的作品多是“现代化”的皮毛,何谈什么工业抑或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文学的使命很形而上,但它的力量却是强大的。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呈现出诸多“高峰”,从《诗经》到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融化了多少刀光剑影,消解了多少爱恨离愁,都是当时生活的艺术映照。偏偏,触及到现代化工业这堵墙,便没了出路?那么,工业现代化不需要文学了吗?是工业太现代化?还是文学太传统化?实际上,这些都属于伪命题,无须考量。

  今天的现实便是明天的历史,今天作家们创作的缺失便是明天文学史上阶段性的空白。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曾在《镜与灯》中写道:“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相关的东西。”对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有什么样的生活才可能有什么样的文学。不可回避的事实是,与现代化工业的疏离,造成了文学的脱节。不,准确说是滞后,亦即当下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没有跟上步伐。客观上,当作家意识到自己被甩得很远的时候,积极的态度便是奋起直追,光“挂职”不行,光“采风”不行。从前,很多作家本身就是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和实践者,来自于生活富矿。而现在,工业现代化几乎成了作家们的“盲点”。往白了说,比如驾驶汽车,绝大多数司机单凭标识和技术,而对汽车内构、功能、品质及文化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详。遗憾终归难免,作家们自觉不自觉地都成了那“绝大多数司机”的一员。

  现代化工业主导着现代化生活,文学理所当然地“泡”在里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时代生活的一部分,工业是领头羊,文艺尤其是文学只有如影随形,突破产业高地这个困难点,进入自由状态,才能不辜负这个炽烈的时代,才能创作出更多的文学“高原”以及“高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