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带一本书读懂南京(韩浩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8日10:05 来源:北京日报 韩浩月
    《慢慢慢慢慢慢走》      郑晶心 吴大奇 吴大江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慢慢慢慢慢慢走》 郑晶心 吴大奇 吴大江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和南京有过两次交集,一次只能算路过,另一次也只是在她的几条街道上走了走。对于南京未必比别人了解更多,但我清晰地记得第二次走在南京夜晚的街上,心头萦绕的一句话:南京的风和别的城市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后来读到这本《慢慢慢慢慢慢走》(以下简称《慢走》),又不禁想起曾经有过的感受,当然也多了一些新的想法——如果当时有这本书在手该有多好,那样的话,或会知道南京的哪些地方必须要去看一下,在看的时候,或者更能体会南京人对这座城市的真情实感。有过旅行经历的人都会知道,一名过客心里产生主人的情绪,是带有许多微妙的亲切感的。

  这本书有三位作者,一位爸爸,一位妈妈,一个儿子,他们呈现出来的这本书,因此带有强烈的新鲜感。写城市,学者有学者的写法,作家有作家的写法,游客有游客的写法,以家庭为单位,来写尽一个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景,这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在阅读时,也有了观察南京的三个不同方位,也时常被作者带入到他们描述的情境中去。

  从出版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它兼具了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旅行实用常识、亲子励志等诸多元素,而且这些元素如此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任何的刻意。手握这本书,如同走进一个口碑极好的家庭旅馆,它不但给你提供休憩、指引,还可以让你感受到清晰的家庭价值观:一家人,一起行走,并在这个过程里表达爱、感受爱,让生活的每一个间隙,都被幸福充盈。

  记得在南京的那个夜晚,乘坐着公交车,听着南京话,吹着南京的风,在南京一个静谧的角落里,体会着这个城市的呼吸。南京在我当时的印象里,走出了历史的哀伤与凄美,剩下更多的是宽厚与包容。她的历史厚度决定了她的城市品格,因此我能理解这个城市的一些作家,愿意永远生活在这儿,一个有温度的有生活的有文化的城市,具有永不消逝的魅力。

  南京是一座作家之城,苏童、叶兆言、韩东、黄蓓佳、毕飞宇都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写作者,有许多读者了解南京,是通过他们的笔触。叶兆言曾在一篇随笔里写到过,“难怪外地的组稿编辑,动辄到南京来狩猎,林子里鸟多了,胡乱放几枪,好歹能捞到几只猎物。”但以平民视角来引导读者认识南京,《慢走》还是不多见的出版物。

  文学意义上的南京和生活里的南京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里的南京弥漫着细腻的愁绪,有着精致的文艺性,而《慢走》里的南京充满着火热的生活气息,有着清晰可辨的烟火味道。南京人捍卫这座城的生活品质不被破坏,堪称锱铢必较。曾有南京官员作出了伐树的决定,把冠盖整条街道的梧桐树砍掉,这引起南京市民的强烈抗议,衍生为全国轰动的大事件,自然,那些树没能伐成。

  作为《慢走》一书的作者,郑晶心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她对南京的热爱洋溢在她的文字里。据她介绍,在打算为南京48景写作本书的时候,她发现了自己在汪洋资料前的渺小,根据这些丰富的信息,每一景花费一部书的篇幅都不见得能写完。于是,她很聪慧地选择了每一篇文字的内容比例,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场景介入历史与文化,是很好的处理方式。这本书让我想起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一路走来一路读》,林达同样是以这个方式吸引读者的。

  《慢走》这本书的文字内容是原生态的,儿子的文字很生活化,没有这个年龄段孩子常见的作文味,母亲的文字简单易读,这样一本轻松的城市指南,同样适合一家三口来南京的家庭。如果有机会,可以拜会一下该书作者,相信他们会让你感受到南京人的热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