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作品研讨 >> 正文

贾平凹:评论家的启发给我的创作带来持续动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7日14:09 来源: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近几年,贾平凹几乎是每隔一两年就有一部重要的著作出版:《秦腔》(2005年)、《高兴》(2007年)、《古炉》(2011年)、《带灯》(2013年)以及最新推出的《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不包括《天气》、《定西笔记》等散文新作和不同版本的选集。贾平凹的创作力何以如此旺盛,引起了评论家们的高度关注。12月8日,来自各地的学者齐聚复旦大学,贾平凹的文学生命力成为“贾平凹学术作品研讨会”探讨的主要话题之一。

  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评论家陈思和看来,50年代出生的一批作家在近十几年达到创作的辉煌,他们像是比赛,不停地拿出自己最有份量、最有实力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而贾平凹的创作道路更为显眼,十多年来他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有份量的。按陈思和以往的经验,一个作家大概十年沉淀出一部最好的作品,这其间相对来说是积累性的作品。贾平凹过去的创作也有这样的特点,《废都》之后他写过很多小说都属于积累性的。但新世纪以后,贾平凹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换了新一个角度,无论在叙事还是对生活的认知都有不断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每次都能给文学创作带来新意。

  陈思和认为,这一代作家的幸运之处在于,30多年来,他们一直坚持在文学创作领域,尽管社会发生过很多变化,但是他们基本上是跟这个社会保持了一定距离,有被各种纷沓而至的运动变化卷入进去,这使他们赢得了自己创作的时间,并且长期坚守,把中国五四以来的文学推向了新的高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也注意到,从《老生》等作品中可以看出贾平凹写作的变化,他的写法在过去80年代是看不到的。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具有很大的意义。杨扬说:“跟贾平凹同时代的一些作家,不知道淘汰了多少。贾平凹的创作能够延续到今天,跟他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他进一步强调,这种变化不仅仅存在于贾平凹,也存在于莫言、王安忆等作家,他们的创作跟80年代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的阅读感觉是,贾平凹的写作每一次都令人意外。而阅读《老生》的冲击更为强烈。“《老生》中,贾平凹变得越来越勇敢,这样一个生命的状态出乎意料。《老生》写得这么勇猛、这么撕心裂肺,表达了生命内核里彻底的疼痛。”张新颖认为,大概很多年以后《老生》里面涉及的很多问题,我们说起来仍会犹犹豫豫。贾平凹的写作超越了历史,超越了乡土,《老生》里面的贾平凹较之以前的写作更尖锐、更勇敢、更年轻。

  贾平凹表示,每一次研讨会有肯定者,也有批评者,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听后确实还是“猛的惊醒了一下。有些东西朦朦胧胧地能意识到,但是我也说不清,有时评论家就能给你事情说清。”贾平凹说:“好多人也问我,你怎么还在写,不停地在写,你从哪有这个劲?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听一些评论家讲了以后,感觉到有好多新的启发,心里有好多冲动想写得更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