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倾听历史的“金石声”(王仲生)

——读《铁血儒将——共和将军蔡锷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7日10:53 来源:西安日报 王仲生

  张爱玲说:无穷无尽的因果网,一团乱丝。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隐隐听见许多弦外之音齐鸣,觉得有深度阔度,觉得实在。我想着这就是西谚所谓——“事实的金石声”。米兰·昆德拉说过意思相同的话。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每部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复杂,这是小说的永恒精神。小说《铁血儒将——共和将军蔡锷传》(以下简称《铁血儒将》)让我们听到了历史的“金石声”。

  这是一部以蔡锷一生为题材的历史小说。蔡锷一生可写可歌的,多矣;但小说不是编年史,它是艺术,是虚构,是审美创造。从事实出发,尊重历史,而又要实现马尔库塞所说的“审美形式造就的奇迹”,小说作者给自己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长篇小说,重在结构。小说结构是最有意味的形式。作者运思奇妙而缜密。小说在艺术结构上作了很好的安排,这是《铁血儒将》的显著特色。作者将蔡锷一生浓缩在日本福冈大学医院病室。这一特定时空的设定,颇见匠心。以此为舞台,小说在或回溯,或平移,或推进的线索里,把蔡锷推到了聚光灯下,将蔡锷的前世今生予以了全方位艺术扫描,一个英年早逝的护国名将的光彩形象由此耸立了起来。

  小说语言多彩多姿,摇曳生花,富于画面感。这是《铁血儒将》又一特色。海德格尔说:“唯语言才使人能够成为那样一个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体”。因此汪曾祺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铁血儒将》既写金戈铁马,也写似水柔情,既写政治密谋,也写闺房情深。叙述文字也因之而变化:或疾雷惊电,或明月朗照,或风狂雨骤,或高山流水,弹唱了多重奏乐章。但我要说,尤为重要的是小说的历史眼光和阔大襟怀。对于历史小说,历史人物小说,这是最为根本的。试看司马迁在《史记》里是如何写陈胜吴广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戍卒,仅仅因为揭竿而起,就被司马迁列入《陈涉世家》,而与《孔子世家》等并驾齐驱,这是何等眼力,何等魄力?蔡锷在皇冠落地后的年轻共和国的波诡云谲的短短五年里,是怎样谱写他辉煌人生的最后篇章?这里有多少壮烈,多少阴谋,多少风波,多少暗流,多少起伏,多少回旋?而蔡锷又是怎样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成为了护国将军,成为了中流砥柱,新生的共和国因此而终于在排空浊浪里站立了,挺立了起来。《铁血儒将》对蔡锷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把握和艺术呈现,我以为是相当成功的,抵达了当下文坛的精神高地。在诸神坍塌,价值紊乱的当下,这种对理想、对完美的矢志不渝,难能可贵,令人敬重。这不仅仅与作者十多年潜心蔡锷的历史文献研究分不开,更与作者对我们民族从苦难中崛起,走向民族复兴的现实关怀和远大憧憬分不开。在作者看来,蔡锷所“护”的远不止于“共和”,而是“共和”所体现的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幸福。正是这种理解与阐释保证了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价值。

  请与我同行,进入《铁血儒将》的艺术世界,你将聆听到铿锵作响的历史的“金石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