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让“没来的人举手”(涂启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5日11:13 来源:羊城晚报 涂启智

  有这样一个笑话,老师对着全班学生点名:“没来的请举手!”自然现场应该没有人举手,因而引得全班哄然大笑。当这个笑话与诸多社会现实关联起来,或许笑起来并不那么轻松。——那些不幸遭遇“在看守所神秘死亡”、“开胸验肺”、“半夜睡在家里房屋突然被强拆”的人,都可能是这个时代里“没来的人”。同理,在教育形势越来越转好的宏大背景下,那些身处“当下教育之痛”之中的人们,也属于“没来的人”。《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邓康延、梁罗兴,新星出版社)一书就是直面当下中国教育的不堪与阵痛,让那些“没来的人”“举手”。

  作家、著名纪录片制作人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纪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遗补漏,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对于中国教育而言,《盗火者》属于极具冲击力的“正能量”,远比那些“选择性”地专注于“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歌德体”更含“正能量”。后者使无知者继续蒙在鼓里、麻木者更加麻木,前者却使无知者“看见”、麻木者警醒。“直面当下教育之痛”,促使更多人了解、关注和思考教育的不堪,为寻求教育改变积攒力量。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的女儿存在“阅读理解障碍”,学者周国平回答不出或者说回答不好他自己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问题等匪夷所思的尴尬,凸显语文教育教学已经步入严重误区。答“诸葛亮”为对、答“孔明”为错的“标准答案”,或许统一了学生思想,形成整齐划一步调,然而却极大地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迫使他们思考与应答题目陷入钻牛角尖,不敢放飞思想翅膀,不能越雷池一步,只会绞尽脑汁琢磨何为“标准答案”抑或“唯一答案”。而周国平回答不出自己所写文章的有关问题,剑指“标准答案”机械僵化程度之深,连作家本人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文章竟然具有如此内涵,没有想到文章主题内容或者某段文字可以这样解读,足以见证教学参考书赫然书写、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标准答案”,不免离谱,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意,有的甚至是强加于人的穿凿附会之说。

  一篇文质俱佳的美文,本应从各方面多层次给学生带来美的感染与熏陶,即便是文章主题或说中心思想,也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读者当有不同视角,所谓见仁见智是也,而且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价值评判。但是教学让学生“挖掘”课文中心思想,“挖掘”到最后只能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标准答案”,岂不是对学生发散思维与自由思想的戕害?语文课就是要回归“语”和“文”,让学生感受祖国母语的意趣魅力,而不该时时被“中心思想”套牢。

  尽管《盗火者》制片人邓康延表示“我们只记录事实,不讲道理”,我猜他准确意思是“不作评论”,然而《盗火者》令人触目惊心的镜头揭示,还是具有某种“启蒙意义”,引起更多人关注与思考、推动与改变。“当我们每个人都在问的时候,解决就不太远了。”中国教育积弊由来已久,改变也不会是朝夕之功,要给理想一点时间,就像刘瑜所言,“相信时间,就意味着相信除了千千万万人日积月累的努力,历史没有进步的捷径。”

  《盗火者》是否能够让人们发现那些教育繁华背后大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堪与惨痛,并由此点燃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之火?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