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野槐荒草下写满兴亡(赵本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2日11:09 来源:解放日报 赵本夫

  汉长安还在,只是成了废墟。

  这片废墟因为种种机缘,很幸运地成为中国现有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都遗址。

  两千多年前的汉长安,位于渭河南岸,是在秦咸阳古城的基础上建造的,方圆五十多里,城墙由黄土夯打而成,高宽皆有数丈,可谓雄姿高踞,威震四方。城内街巷如织,人口稠密,除了皇室、官家、士兵、奴婢、市民、百工、游民等,仅世界各国的使节、商贾就有十几万之众。其城市规模、人口数量、繁华程度,在今天看来,几乎难以想象。那时,世有“东长安、西罗马”之称,汉长安是一座世界级的大都会,名副其实。在西汉之后的九百多年间,又有10个朝代先后以长安为都城。多少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各色人杰,以长安为舞台,呼风唤雨,争奇斗艳,各展风采,为中华民族累积了无数精神财富,造就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汉民族也由此磅礴而生。

  汉民族是由古华夏各部落、种族融汇而来,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宏大的规模,而且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不是因为它的唯我独大、唯我独尊,恰恰是因为它的包容性,包括人种和文化。它善于学习,吸收别的民族、别样文明的营养,形成杂交优势。汉民族因包容而强大,因强大而包容。这是一个漫长的孕育生长过程。如果说中华大地是汉民族的母亲,那么长安就是大汉民族的子宫。今天,我们在长安这片遗址上流连,依然会有一种对母体的依恋和感动。

  当我们回望这一切的时候,有一个人最不应该忘记。这个人现在仍躺在咸阳东郊的一片旷野上,这片旷野距长安遗址并不太远,那里有一座长方形的高大的土丘,这个土丘叫长陵,是两汉第一陵,里头躺着的这个人叫刘邦。公元前202年,正是汉高祖刘邦在结束抗暴灭秦,又赢得楚汉战争胜利登上皇位时,定国号为汉,定长安为都,大汉雄风由此肇始。

  这个从徐州丰沛平原走出来的布衣天子,在汉民族形成的历史上,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但历史上,刘邦却是个饱受争议的人,主要是一些人多拿项羽和刘邦比较,褒项抑刘。其实大可不必。抑刘最刻薄者,甚至说刘邦就是个小混混、小流氓。比如楚汉相争,项羽捉去刘邦父亲,推到两军阵前说要烹吃,逼迫刘邦投降。刘邦不为所逼,却说请分我一杯羹。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流氓事件”。如果仅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刘邦不顾父亲生死,当然应当受到指责。问题是这起“流氓事件”是和政治、军事扯在一起的,就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民间的道德伦理问题,而赫然成为一个政治伦理、军事伦理问题。如果要指责,首先应当受到指责的,恰恰是项羽,因为他是这起“流氓事件”的始作俑者。两人打仗,把人家爹捉去以烹要挟,无论如何不是一件体面的事,孙子兵法中也没有这一条。在当时情况下,以流氓手段对付流氓行为,也许是刘邦救父的最佳选择。刘邦出身平民,广交三教九流,喜怒笑骂,百无禁忌,又当过泗水亭长,那是个相当于今天派出所所长的角色,对付流氓行为是他的强项。出身贵族的项羽做出这等事,倒是更像一个小混混,实在有失体统。在近代史上,革命党人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两军阵前或被捕入狱,敌人会以杀害亲人相威胁,革命党人不为所逼,不肯投降,结果亲人被杀害。我们称革命党人这种行为是以革命大业为重,坚守气节。那么,又何必苛求一个古人呢?

  其实,我们评价一个人物,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人物时,不能只抓住小节不放,如果这样,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因此,道德伦理的评价不应是唯一的标准,而是应当主要根据他的社会角色来评价功过是非。政治家要看治国安邦,军事家要看军事才华,科学家要看发明创造,文学家要看文学作品,诸如此类,舍此而妄加评价,都是不得要领。刘邦被一些人故意贬低,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是平民出身,平民出身而又登上皇位,这让一些有“正统”思想、“门第”之见以及喜好攀高结贵、见不得人好的人,生出一嘴酸水。另外,一出霸王别姬又让许多人生出怜悯之心。于是这位失败的英雄,就赢得了更多人的同情和叹息。李清照有诗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诗写得天真,却是没见识的话。项羽过了江东又如何?卷土重来又如何?还是注定会失败,因为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失败在哪里。项羽临死前,还只相信他的勇力,率残部几十骑冲入汉军一阵砍杀,然后向手下炫耀说:“如何?”这时候,你感到他就是个心智不全的孩子。

  并不是所有的失败者都值得同情。还是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曾在离开项羽时说得好:竖子不足与谋!后人对项羽的认识,没有谁能和范曾相比。因为他是和项羽朝夕共事并且曾被项羽尊为亚父的人。项羽的虚荣浅薄,让他屡屡失机;他的不讲信用,让他失信天下;他的杀人如麻,让他失去人心;他的不识人才,让他成为孤家寡人,失机失信失心失势,就成了必然。相比之下,刘邦“仁而爱人”,打下咸阳时约法三章,尽得民心;审时度势,有进有退;知人善任,广揽人才,什么狗屠、贩夫、引车卖浆者流,都能为我所用;大事从谏如流,很少固执己见,就连定都长安这样天大的事,居然还是听从一个过路人娄敬的话。正可谓明天下大势,揽天下英才,纳天下良言,这样的人不成功才怪。刘邦、项羽都是抗秦的英雄,项羽的功劳还更大一些,毋庸置疑,但他不具备一个政治领袖的素质,失败的结局无可惋惜。

  刘邦定国号为汉,汉为天河,而天河之浩瀚正体现了刘邦的胸怀。刘邦的豁达、大度和包容之心,也许正是汉民族文化中最原始的基因。毛泽东在评点古今人物时说过:汉高祖刘邦是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汉高祖刘邦比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曾说过:“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 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这才是从大处着眼,真正高屋建瓴的评价。

  刘邦在历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他是第一位布衣皇帝;第一位以“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为基本国策的皇帝;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倡导节俭的皇帝;第一位下“求贤诏”广揽天下贤才的皇帝;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等等。他的这些治国理念,至今仍有宝贵的价值。

  伊人旖旎,尘事随风。在汉长安遗址,不论宫廷残存的高台、未央宫的一地碎瓦,还是灌木丛下一段段城墙残垣,野槐荒草下都写满了两个字:兴亡。后人来此驻足凭吊,仅有一声叹息是不够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