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坚守“不娱乐、不商业”艺术精神(许民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2日10:38 来源:河北日报 许民彤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威塞尔曾这样说,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为了铭记历史、不忘国殇,纪念12月13日第一个国家公祭日,电视连续剧《四十九日祭》将于近日播出。该剧由原著小说作者严歌苓任编剧,坚持“不娱乐、不商业”的艺术精神,以严正审判形式清算侵华日军罪行,向世界展现这段中国国家记忆以及灾难中的人性与情感。(11月28日《新民晚报》)

  这种“不娱乐、不商业”的精神,就是在艺术创作中拒绝娱乐化、商业化,鲜明地表现出对艺术创作原则的坚守和严肃的审美态度,这在泛娱乐化风行娱乐圈、文化圈的当下,尤显得难能可贵。严歌苓是擅长通过女性视角来观察战争的一位作家,《四十九日祭》既没有套用以往抗战剧的残酷搏杀,也没有重复电影版《金陵十三钗》的苦难叙事,而是秉持严肃的历史观,拒绝市场绑架,对历史及人性做出更深层次的解读与呈现。

  这不禁让人想到当下的影视剧创作。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所谓的穿越剧、宫斗剧,其内容不是指鹿为马,糟蹋历史,就是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渲染人性之恶。一些电影制作似乎已经变成了所谓的娱乐工业,场面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多,内容却越来越趋于流俗甚至低俗。在审美教育上,仅是让人获得感官愉悦而没有让人感动,仅是让人宣泄情绪而没有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就造成影视剧最基本的艺术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是过度娱乐化、商业化。所以,严歌苓创作这部《四十九日祭》电视剧,“秉持严肃的历史观,拒绝市场绑架”,既是对这种娱乐化倾向的批评,也是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这种影视剧娱乐化、商业化生态的反拨。

  “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创作剧本,只要是自己的文字,我都会有种偏执,保持着内心的小清高,娱乐化、商业化根本改变不了我。”严歌苓“不娱乐、不商业”的文艺精神和审美追求,不仅在她自己的文艺创作上体现出来,而且也体现在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行为上、文化人格上。换句话说,在文化行为、文化人格上“保持内心的清高”,才是文艺创作上能够做到“不娱乐、不商业”的决定因素。

  这也让我们再度审视当今文艺界那些为“娱乐化、商业化”所绑架的人们。他们很少再去关心文学艺术的内在本质规律,他们的心灵状态和精神世界是浮躁的、焦虑的;他们追求更多的是“娱乐要求”,“作家”“艺术家”的身份仅仅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的附属;他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已经被淹没在琐碎甚至庸俗的娱乐事件之中,甚至于只能依靠制造事件来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注意。两相对照,这些所谓消费时代娱乐文化的“弄潮儿”又该作何感想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