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文学的“恐慌”与“希望”(周思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2日10:37 来源:河北日报 周思明

  ■如果要走“传承经典、创造经典”之路,青年作者仅靠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是不够的,仅靠阅读所谓的“心灵鸡汤”也是不行的。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力量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青年作者在经典名著阅读中,生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孕育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提高创作水平,这些才是经典阅读的第一要义,也是经典创作的前提条件。

  □周思明

  与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年纪很轻便已写出经典作品相比,如今的80后、90后写作者虽也不甘示弱,纷纷在网络上发表作品,但由于创作门槛较低,往往鱼龙混杂,难以进入经典文学的范畴。所以,如今的年轻写作者群体,看似千军万马,其实却精品寥寥,往往不被学术界和评论界看好。于是,问题也就随之浮现:我们的文学希望在哪里?

  不可否认,如今在80后、90后的作者队伍中,也有一些作家正在走着与传统主流文学衔接的经典路线,但更多的作品却是经典的含量极少,传统的影子不再,而代之以自说自话,抽离历史。郭敬明的《小时代》沦陷于物质享受层面,韩寒的道义担当倒是强似一筹,但他似乎更热衷于赛车、拍电影,文学写作如今也渐趋式微。

  扩而大之,以文学陕军为例,现在能进入人们视野的,还是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叶广岑等人,文学陕军面临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现状。有评论家指出,文学陕军的新人队伍不成形,优秀的70后、80后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多少年来,陕西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文学主将身后,出现了大片空白。毛泽东曾有“本领恐慌”一说,此似可谓之“文学恐慌”。

  应该说,这种“文学恐慌”现象,在当代文坛并非个案——新人被前辈作家的巨大光环所遮盖,前辈的影响力远大于新人。形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比较复杂,分析起来,一是时代的变化,原有的单纯价值观被多元价值观取代,经典路线、精英路线受到时尚路线、消费路线的强烈冲击;二是新人普遍不太重视和研读经典,往往冲着好看、好玩、搞笑、轻松的阅读效果,冲着能赚取金钱、眼球、市场注意力、号召力的方向狂奔,因而很难再出现像前辈作家那样的经典、精英效果。

  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文学恐慌”?文学的“希望”何在?虽然,我们看到文学界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能否真的在年轻作者那里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才是问题的关键。譬如:文学评奖或创作比赛作为价值引领的一种,许多评奖坚持发现与引导并重的原则,所看重的是纯文学的标准,主办方希望通过评奖发现一批有才华、有未来的文学新秀,让他们在写作刚开始的时候就能明白什么是好作品,以便培植经典文学生长的土壤和气候。

  评论家施战军以莫言为例,指出中国有那么多在社会上强势醒目的专业,但获“诺奖”的是文学;中国有那么多畅销书作者,但获“诺奖”的是纯文学作家。在此意义上,除了文学评奖或比赛之外,鼓励和引导更多80后、90后年轻写作者坚守面向经典写作的志向,成为真正的作家,而不是一味地去做流行读物的写手,才是文学新人自我价值得到提升,进而迅速成长的最佳途径。

  更年轻的作者们要想完成晋身文学新人的过程,除了参与各种文学竞赛、评奖活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即把阅读、学习古今中外文学经典作为成长进步的重点。文学经典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是青少年作者接受文化传承的核心,是陶冶情操,塑造性格,学习技巧、语言、思想等等的精神食粮。文学经典作为文学传承与拓展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只有通过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与继承,才能超越时空界限,倾听历史最真切的诉说,感知文本所固有的人文天地、情感世界,深刻领略其独特的文学意蕴及审美特征。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文学意义的过程。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的过程中实现的。

  毫无疑问,想要拓展文学的希望,就必须推动更多青年作者立志向经典文学冲刺,这首先就要培养青年作者经典阅读的志趣,以此作为学养的基础。可叹的是,由于现代社会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已逐渐成为一种阅读时尚。这些快餐读物或以离奇荒诞的情节,或以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诸如卡通、动漫之类,让人们在紧张的生活间隙轻松一笑。尤其是近年兴起的网络小说、玄幻小说,及诸多网络写手创作的小说,在青少年中很有阅读市场。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已很少有人手持书卷,西窗独倚,灯下苦读;也很少有人进入经典作品语言背后独特的人文天地及情感世界,并为之痴迷。

  如果要走“传承经典、创造经典”之路,青年作者仅靠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是不够的,仅靠阅读所谓的“心灵鸡汤”也是不行的。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力量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青年作者在经典名著阅读中,生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孕育美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提高创作水平,这些才是经典阅读的第一要义,也是经典创作的前提条件。经典阅读要摆脱功利的束缚,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籍,甚至包括文学以外的哲学、历史、美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等,多方借鉴,转益多师,融会贯通。

  文学新人的发现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文学的希望也是一个不断向经典学习的过程,其效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笔者相信,只要各级文学组织、前辈作家及社会有关方面为广大青年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机制,加之青年作者培育良好的人文修养,树立正确的写作态度,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就能有效地祛除“文学恐慌”,为我们的文学带来真正的希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