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都市文学有“恶之花”,也有“繁花”(郑周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1日12:02 来源:文学报 郑周明

  由上海市作协理论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都市化进程与当代都市文学高峰论坛”近日举行。经验与观念、梦想与纠结、等待与困惑,这些词汇组成了对都市文学讨论的新方向。和以往同类话题讨论不同在于,与会者并不将注意力过多放在文学史的过去,并不历数都市文学如何被异化的过程,而是对当代都市文化层出不穷的新经验、新景观、新概念给予文学创作的影响提出看法。

  上海师大副校长刘晓敏认为,“长期以来城市被放在了矫揉造作、肤浅小资的立场上,观念的固化深深影响了创作与评论”。而当我们客观看待都市文化历史时,又会发现,都市承载了现代人的梦想与理想。与会者表示,这种悖论和矛盾在当代作家和评论家身上并不少见,并认为经验与观念需要转变和适应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特别指出都市与城市一词的区别:“虽然我们拥有城市文学历史,但都市的概念是现代的,它比城市有着更大的规模,也进入后工业化时期,都市的丰富性还等待文学更多的观察和深入其中。”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对此也认为,现代作家书写都市难正是“缺乏经验和观念,评论界在这方面的认识能力和评价方式也需要更成熟些”。

  “现在许多城市作家书写城市时,心态多为过客心理,没有家园感,甚至视角也多为批判”,白烨所说的现象频频出现在当下作品中,复旦大学王宏图教授从自身创作回应认为,“恶之花”作为早期都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感性经验,“同样诺奖作家莫迪亚诺在作品中发出对巴黎的感伤喟叹,让人看到了巴黎这座都市在文学中的两端”。成熟的都市文学,不仅有“恶之花”,也应该有更多丰富复杂的“繁花”般书写。

  梦想与纠结,或许是当下都市文学正在适应的一种状态,白烨提到上海作为都市文学的代表,有《长恨歌》《繁花》这样将城市当作家园来关照的写作,“写出了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也观察到近两年来更多的上海文学作品多角度地关注都市文化,“这样的写作在上海从未停止过,呈现着个性特性和世界眼光”。让上海市作协党组副书记马文运感到振奋的是,不仅有这些名家作品,越来越多年轻作家也加入了其中。

  书写上海这样一座真正的都市并不容易,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形容这座都市是一座“复杂、碎片化、幻象组成的想象共同体”,不仅迁移到此的外地人不敢自称“上海人”,连本地人也迷失在这座庞大的都市里,这也解释了书写上海的作家们,“从更小的细部、区域入手时,才能够把握住它的一点特质”。

  这或许也是成熟的都市文学最迷人之处,它有无穷的可能被书写,也不应该只有单调的声音,显然未来的写作生机令人期待。华东师大殷国明教授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城乡大流转至今仍未结束,也正是因为这种碰撞存在才有可能唤发都市文学的生命。”这种生机固然令人期待,但同样促使“当下作家要转变不敢书写都市,不敢有担当的情形”。复旦大学栾梅健教授、本报总编陈歆耕、《探索与争鸣》副主编叶祝弟等出席论坛并发言。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