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文艺工作座谈会 >> 正文

什么样的歌曲受欢迎(陈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10日13:57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陈辉

  正是这现实生活中的亲情流露,拉近了歌曲与听众的距离。正是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对生活琐事的摄取,才使得歌词具备穿透心灵的情感力量,才使得歌曲具备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受听众欢迎,是每一个作曲家创作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马年春晚,王铮亮的一曲钢琴弹唱《时间都去哪儿了》 ,以真挚的演绎与富有亲和力的歌词瞬间引爆观众的共鸣与泪点,成为春晚最大亮点。深情舒缓的旋律仿佛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人生故事,感人肺腑。冯小刚导演曾被这首歌深深打动, 《时间都去哪儿了》先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引起广泛的收听热潮,成为年度最催泪歌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间隙,接受了当地电视媒体的专访,在回答主持人布里廖夫提问“您个人有哪些爱好”时,习近平回答:“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 。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习近平选择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作为自己忙碌生活的注解,可见此歌深入人心。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由陈曦作词、董冬冬作曲,朴实无华的语句,将老人对人生的感慨,对儿女的牵挂娓娓道出,句句直戳心扉,引人深思。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张碧晨凭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全场赢得冠军, 《时间都去哪儿了》也更加家喻户晓,成为2014年度最热门歌曲。

  是什么让《时间都去哪儿了》如此感人?什么样的歌曲容易受欢迎?

  成功的歌曲契合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以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风格来创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既是亲情的典型浓缩又是生活的常见场景,它形象地在人们眼前展现出一幕家庭和睦、子女孝敬长辈的温馨画面,让人分享亲情的天伦之乐。也在提醒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关心家里的空巢老人。整首歌没有大而空的警世口吻,而是采用近似白描的语言,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自然地融入歌曲中。旋律也亲切自然,朗朗上口,富有民族韵味。

  歌曲《儿行千里》表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母子离别场景:“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些直白朴素却又催人泪下的话语都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生活的积累,哪有这些手到擒来极富生活气息的词句。正是这现实生活中的亲情流露,拉近了歌曲与听众的距离。正是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对生活琐事的摄取,才使得歌词具备穿透心灵的情感力量,才使得歌曲具备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时间都去哪了?通过电视台采访,许多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基本在宿舍‘宅’着,玩游戏,写文章,可是文章没写好,老师也没通过,所以我也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送快递了。业余时间吃饭睡觉,别的也没有了,每天就是忙嘛,忙来忙去。 ”“养的儿子大了,父母就老了,时间都被年轻人抢走了。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时间都去哪了” ,社会高速发展中,我们沿着不同的轨迹,但是这首歌曲却只有一个答案:恰恰是那些我们不在乎、顾不上的时间,原来跟每个人都这么密切相关,原来每个人对时间的流逝都有热切深沉的感情。歌手王铮亮说:“周围的人因为这首歌开始了变化,变得更关心亲情,更珍惜时间了。 ”可以说这首歌曲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它为人民抒怀。所以,我们可以说,好的歌曲最重要的是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旋律优美,不虚情假意、不矫揉造作、不夸大修饰。并且,好的歌曲接地气,通人情,也就是与当下国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相吻合。最后,好的歌曲特别容易引发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听众的情感共鸣,这些歌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动力。

  栏目合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艺术报》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