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为阳光立传——读李玉林的《慈善中国》(颜廷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9日13:58 来源:天津日报 颜廷奎

  金秋时节,慈善作家李玉林又一次将一本厚重的大书《慈善中国》,奉献在我们面前。之所以把他称为慈善作家,是由于他在近二十年时间里,除了主编《慈善》杂志之外,还出版了以慈善题材为内容的报告文学、散文、摄影等著作近二十种。他的勤奋,他对慈善事业的忠诚和热忱,由此可见一斑。我把他的这种全身心投入称之为“记录阳光的足迹”,他笑了,说,对对,我就是跟着阳光跑,为阳光立传。为阳光立传,他说得好,做得也好。如今,他实践了自己的承诺。80万字的《慈善中国》一书,近日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这本书的特约编辑,我通读之后,颇有一种读史的感觉。作者自己在行文中也透露出当初写这本书,无论从规模、结构、选材以及详略取舍上,都有着写新中国慈善编年史的打算。所以,他开篇明义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1918年阎宝航在沈阳创办“奉天省城贫儿学校”的画面:一个青年,在大南关景佑宫的三间破庙门前挂上牌子,然后一户一户地走访、宣传,一笔一笔地募集捐助,一丝不苟地给学生讲课。为了办好贫儿学校,他甚至把自己做教师的薪资,除了留出生活费外,其余全部捐出。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参观之后,感慨地说:“熊希龄先生以国务总理的地位和声望,费了很大力气才办成北京香山慈幼院,而阎宝航领着几个无地位、无声望的师范毕业生,白手起家,就办起了贫儿学校,实在难能可贵。”

  阎宝航者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物、人称“阎老佛”、20世纪90年代中华慈善总会创办人之一阎明复的父亲。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法,把新中国慈善史的时间跨度,一下子延伸到党诞生的前后,无疑增添了本书的厚重感,同时也为写好阎明复奠定了根基。阎明复为什么倾其毕生精力于慈善事业?为什么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怀着深深亲情?为什么能够像老黄牛一样忍辱负重?为什么在自己年老生病的时候,还惦记着那个残疾婴儿?答案很清楚:父辈的言传身教、革命的光荣传统起着决定性作用。与写阎明复不同,作者对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任会长崔乃夫的思想品格、道德情操的展现,则是直接把笔触延伸到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目睹旧中国灾祸频仍、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情景,刚刚五六岁的崔乃夫就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当他看到“粥棚”和“难民救济所”帮助逃难群众解决吃住问题的时候,就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个有能力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好人”。1948年,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6年,当他成为国家民政部部长,8年后走上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岗位的时候,他得以亲手为群众排忧解难。改革开放的年代,春风吹开了思想的坚冰。他想方设法为慈善筹集资金、征集衣物以解贫困地区群众的燃眉之急,崔乃夫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开拓之举、创新之策,得到中央的首肯,得到民众的支持,可谓功莫大焉。

  除此之外,作者还刻画了一大批战斗在慈善第一线的指挥员、战斗员、将军、企业家、艺术家,以及乐于助人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真是数不胜数,他们都是磊落透明、公而忘私如阳光一样的人。为这些人立传,正是中国当代慈善史的任务。

  慈善事业是阳光的事业。它给黑暗中的人们以光明,给寒冷中的人们以温暖。因此,举凡人们面临困难、遭遇灾祸的时候,都会渴望救助和得到帮扶。中华慈善总会自1994年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协助各级政府解民于倒悬、救民于水火的重任。长江大水、“非典”时期、江南冰雪、汶川地震,这二十年中,所有的抗灾救灾的大事件,此书都有十分生动详尽的记载。岂止记载,应该说是描述。作者用文学的笔触,让历史得到滋润。其中细节,可以说深入到人的心灵,个中隐秘,可以说揭示到毫发。凡阳光所到之处,皆留痕迹,困厄者所处之所,必有阳光。记录这些大事件的过程,就是为阳光立传的过程。作者在近二十年中,足迹几乎走遍祖国山河,以一个“大记者”的身份,采访过全国所有的省一级慈善组织,也到过不少地、市、县慈善协会,帮助他们总结经验,了解他们的做法、想法和要求。基层的好人好事,占据了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作者为阳光立传,可谓大处落笔、不拒涓流。

  《慈善中国》记载的不仅仅是救助者,更满怀盛情地记叙了承受阳关普照的被救助者。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儿童,那些被地震夺去父母的孤儿,那些缺水地区渴望水窖的农民,那些被疾病折磨而失去幸福的人们,他们心中的阴霾一旦被阳光驱散,微笑的脸庞就像草原上的花儿热烈地绽放,像星星一样放射着光芒。作者在记叙锡林郭勒26岁的唇腭裂患者阿木古楞得到救治的一刻,情不自禁地写道:“我看到草原笑了!我真的看到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笑容。”草原的笑容,正是雨露和阳光的孩子。

  阳光是什么?在中国,阳光就是仁,就是助人为乐,就是成人之美。《慈善中国》为阳光立传,传达的是仁人、仁事、仁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