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要善于从本土文学资源中吸取营养(黄发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5日10:28 来源:河北日报 黄发有(南京大学教授)

  新世纪以来,在产业化与娱乐化的潮流中,随着类型小说成为网络文学创作的主流,本土文学传统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日益彰显。在某种意义上,玄幻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官场小说、历史小说等类型小说,都能从晚清至民国的文学史上找到对应的文体类型。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传统在网络空间中被重新激活,一些题材和故事也被重新讲述。

  就单篇作品而言,创作于民国时期的《蜀山剑侠传》的影响不容忽视,成了众多网络写手竞相模仿的范本。其“神魔大战”的叙事模式影响了不少风行一时的玄幻小说和仙侠小说,还被反复改编成网络在线游戏。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网络类型小说对《蜀山剑侠传》的借鉴与模仿显得生硬而浅薄,不少网络作家与其说从中获得灵感,毋宁说是移植了蜀山题材的网络游戏的某些叙事元素。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引用古典诗词或以典雅的文字营造诗情画意,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尤其是言情小说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就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和曲词,从《诗经》到唐宋诗词,作者信手拈来,既增添了情趣,又使文字风格自成一体。

  就故事的选材而言,不少网络类型小说脱胎于古典文本或民间传说。像林寒烟卿的《春色岂知心》和《小狐狸遇龙记》,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聊斋志异》的花妖和狐仙故事。至于穿越小说的文体发展与变迁,网友一般会近溯到李碧华的《秦俑》、黄易的《寻秦记》等。其实,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已经陆续构建了主人公进入别样时代的叙事模式和情节框架。至于网络历史小说,那就更无法割裂与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联系。

  网络文学在借鉴本土文学传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第一,网络写作的“复古”往往停留在表浅层次,生吞活剥,满足于移植古典的碎片。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鱼目混珠的“伪古典”恰恰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放逐和遗忘。第二,在商业诉求和娱乐风尚的推动下,以后现代主义倾向和消费主义趣味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经典文本进行戏仿、篡改和恶搞,已经成为一种流行风尚。“杜甫很忙”,“背串的古诗词”,以娱乐化姿态对古典诗词进行恶搞的拆分重组,在网络空间中屡见不鲜。这种混搭风以肤浅的创意哗众取宠,体现出的是对古典文学传统的不尊重。第三,网络文学中的复古趋向,经常会演变为扎堆、跟风、起哄的群体行为,缺乏个性化的艺术提炼。在宫斗剧走红时期,宫斗题材的网络穿越小说泛滥成灾,情节模式、人物关系和对话口吻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陷入了低水平重复的怪圈。第四,网络文学在对待本土文学传统时的偏食倾向。网络作家大多喜欢从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中的通俗小说中获得养料,对于相对小众的精英文学或小说以外的文体则较为隔膜。而且,不少人即使在面对所模仿的文本时,也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缺乏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突破要重视从本土文学资源中吸取营养,并以创造性的化用将其转换为源头活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网络作家们就不能满足于扮演搬运工,仅仅把古典元素作为一种粉饰的外衣和提味的调料。首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兼收并蓄各种文学资源的基础上,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以个性化的思考进行创造性转换。其次,网络文学对本土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再创造,必须有一种批判性的眼光,而不是照单全收,以为只要是“古董”就能卖钱。再次,精品意识是提升古典元素的艺术活力的关键。如果网络作家们还是片面追求数量,通过提高更新频率和拉长篇幅来集聚网络人气,网络文学对本土文学资源的搬用注定只能是粗糙的、肤浅的、碎片化的拼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