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永不凋谢的主义之花(柳建伟)

——读《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4日10:27 来源:解放军报 柳建伟

  1936年的隆冬,21800多名经历了长征的红军官兵,奉命西渡黄河开赴甘肃河西。此后的几个月里,在长长的河西走廊,这支后来被称作西路军的红军队伍,经过几十上百次血战,7000多人阵亡,9000多人被俘,4000多人失散,只有区区400余人最终到达了此次西征的目的地新疆。

  因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因而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只能在史书里读到关于此次行动的只言片语。到了1980年代中期,一个叫董汉河的教授,以一篇名叫《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的报告文学,才让国人看到了一些50年前这次红军惨烈西征的详情。此后的又20年,差不多还是只有董汉河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持续关注这1000多名女红军战士或死或生的命运。如今,那些当年幸存下来的女战士也在遗忘和漠视中一个个离世,只有少数人顽强地活到望九之年望百之岁。

  5年前,一个叫张春燕的军旅女作家做出一个决定:要为西路军的女战士们写一部女性视角、现代视角的新书。为了追求真实性,张春燕决定只写那些尚在人世的女战士。现实真的太残酷了!张春燕费了两年半时间才寻访到7个西路军女战士。可是,她写成的这本名叫《向东找太阳——寻访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的书还没有出版,7个女战士就只剩下3个了。目前健在的王定国103岁了,刘汉润也马上100岁了。老兵确实太老了。

  我认为首先需要珍惜的,是这本书抢救了一段重要的中国革命史。凭此一点,就应该向这本书和书的作者致敬。

  这是怎样的7个西路军最后的女战士?

  谈对信仰的坚定,对党组织的忠诚,王定国老兵这样说:“我们为真理而斗争,为信仰而牺牲。”李文英老兵这样说:“我们是为了主义,生为了主义,死还是为了主义。”吴清香老兵这样说:“失去组织,就像失去母亲的孤苦无依的孩子。寻找组织,让我们一生漫长、痛苦又坚韧,即使看不到尽头,也要执著地向前走。”

  谈到战斗精神,老兵王定国说:“多少征战几人回,视死如归保家园。”老兵刘汉润说:“红军战士没有伤与痛,只有生与死。喝尿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战斗。”老兵牟炳贞说:“如果悲伤能战胜敌人,我哭他个天昏地暗。现在无法改变现实,只能改变自己,让心里坚强快乐起来,我不信有一天消灭不了马匪兵!”

  张春燕在这部书里,以女性的视角、诗人的激情、散文诗的笔法,写活了7个女战士,写尽了70余年岁月在这7个特殊女战士身上刀砍斧凿般的印痕,写透了几十年风云变幻中的世道人心。

  “夜晚,被俘的女战士全部押在冰河上蹲着。30多人都穿着单薄的衣服,好多人逃散时跑掉了鞋子,正在来例假的女兵在冰寒和饥饿中昏死过去。有人企图逃跑,马家军挥舞着大刀血光四溅。被马匪淫辱的女战士,凄惨悲凉的呼叫声令远山战栗。呜咽的冰河在生命与鲜血、女性与人性的抗争中,碎裂得万念俱灰。”

  这是书中随处可见的写战争年代的文字。

  “她执拗地摇着头,拒绝里有一些柔情,目光里有一些湿润,有一些与你迎面相撞调头即走的躲闪,空气就在她不想与你纠缠的目光中黏稠起来。”

  这是书中俯拾皆是的对暮年女战士状态的描画。这些描写,使得这本书在文学性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近几年军事题材报告文学的优秀之作,是真正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佳作,是一组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主义之花雕像,我们要为这样一部书的出现热烈鼓掌。这种充满正能量的对重要历史的记录,是一个民族对抗遗忘的重要方式,这种记录多了,有价值的主义之花才不会轻易凋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