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梁晓声 曾给自己的小说“去污”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2日15:42 来源:南方日报 钟琳

  莅临佛山颁奖并讲座

  梁晓声 曾给自己的小说“去污”

    梁晓声 李敬泽
梁晓声梁晓声

  11月30日上午,著名作家梁晓声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出席在佛山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产业工人文学奖,并为工人作家进行讲座。该奖项由团广东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发起,广东省青少年文化促进中心、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家协会共同主办。

  对于现在越来越丰富的文学奖项,梁晓声认为,这表明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慢慢获得一种主动性。他认为,青工文学是当代写作中最接地气、最有生命力的,这一批写作者生动写下了反映时代进程的文学,作家应该透过这类题材为广大异地务工人员筑建精神故乡。他向南方日报记者述说了其亲身经历:“我曾经收到过很多年轻写作者给我的来信,他们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写作欲望,也很想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工人,写作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都在努力着。”梁晓声还为基层写作者提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在更丰富的阅读基础上进行创作。李敬泽鼓励基层写作者扎根生活,与时代、生活建立有效的、富有艺术张力、富有艺术创造性的关系,填补工人在文学写作上的空白。

  ◎谈创作

  我的写作内容是干净的

  梁晓声在讲座中回忆了自己过往的创作:“从我写作那天开始,算起来也已经写了2000多万字,创作至今,我对自己都是有要求的。因此我也很自豪地说,我的作品什么人都能看。对于家长来说,他们也是可以放心的,我的写作内容是干净的,这并不影响我表达自己对时代、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他众多创作中,《恐惧》是梁晓声自认为最特殊的一部作品,内容中有着很多大胆的尝试,这部作品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读了左拉的《娜娜》受到影响,我写了一本自认为是中国的《娜娜》,当时这本书里面涉及了性与暴力,刚出版不久,有一名女作者在一份比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写了一篇批判我的文章,我很认真读完了它,然后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位女作家的批评是对的。幸而有人批评。因为我自己在写的时候,也有问过自己,我真的有必要这样写吗?”

  梁晓声认为,至此之后,他都会在创作过程中思考内容上的“坚持和舍弃”。“现在我会想,当时写《恐惧》的时候是否只是为了笔下宣泄的痛快?作为一个写作者,写的时候也许并没有那样的意识,但后面有人提出来,我就去反思。后面,我给那位女读者回了一封长信,然后同样字号的标题登在同一份报刊上,我在其中表达了对她的感谢。但这本书既然出版了,我就没有办法修改,就当作自己并没有写过这本书,不再去看它。前段时间,还有出版社希望再版我的长篇故事,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给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去污’工作。在删除了两三万字之后,我才让作品重见天日。”

  梁晓声向现场的基层写作者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能够将阅读视为和写作一样重要的事情,阅读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他认为,现代人的生活现状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商业时代,人更需要有“两个故乡”。“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理上的故乡是不够的,有时我们觉得疲惫、受伤、需要休憩,还需要精神的故乡,除了书籍,手机、电脑都不可能给予我们故乡的慰藉。”梁晓声说。

  ◎谈现实

  作家要主动面对这个时代

  讲座中,李敬泽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也一再提到,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水平,靠的就是写作者的投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相应的,文学作品的整体情况也是需要进步和发展,目前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的。

  李敬泽认为,目前文学创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我们供给不够或我们供给的质量不好,数量倒是不少,每年长篇小说合法出版的是3000多部,再算上网络推出的长篇小说那就是海量。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时间里面,全中国发表的长篇小说也就2000多本,抵不上我们现在一年的数量。文学的生产力的确提高了,但是的确面对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没有高峰,能够在读者中留下印象,得到读者广泛认可,同时经过我们认真研究认定确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真的不多。”

  李敬泽鼓励更多的基层写作者要“沉下去”,独自面对这一个孤独的事业。“文学生活中既有孤独的创造,也有世俗意义上的麻烦事情,譬如版税等等,这些都是很现实的。尽管如此,在我们的创作生涯里还是不能放弃一个根本的信念,文学对我们不是‘一口饭’的事,我们选择投身写作这个事业,还是相信它有更大的意义,超出世俗的考量,文学放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放在民族历史上看,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

  李敬泽在讲座中发动作家深入时代,深入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富矿。“我们不要刻板地理解‘扎根生活’这四个字,这并不是简单地说我们从哪到哪,根本上说,习总书记强调的是作家面对这个时代和生活的时候,要有一种主动的态度和实践的行动。即使你是一个工人,也依然面对作为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怎么去看待生活的问题。同时,怎么和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富有艺术张力和艺术创造性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需要思考的。不管怎样理解生活,一个写作者都要面对自我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如何体验生活和认识生活的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