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为了纪念燃烧不尽的赤子诗魂(张铁荣)

——王玉树著《鲁藜传论》读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2日11:31 来源:天津日报 张铁荣

  王玉树先生新著《鲁藜传论》,终于在鲁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本很独特也很权威的鲁藜研究专著,作者王玉树先生是最适合写鲁藜传的人。众所周知他是鲁藜的故乡人(鲁藜生于福建同安县,王玉树先生生于福建石狮市),在天津和鲁藜交往近二十年,对鲁藜的一些生活细节都比较熟悉;他同时也是一名诗人;还曾是天津市鲁藜研究会的会长。所以我以为写此书非他莫属。

  首先,是传论的理性思维。这部大书从序言到附录,给读者一种很厚重的理论高度。鲁煤、朱先树、于行前、滕云、刘家鸣、钱志富等人的文章加重了这种理论色彩。当然玉树先生在诗歌分析中注意到了鲁藜从流浪汉到革命者的人生道路,还分析了他的草根本色之艺术定位以及诗歌中的美学思想等理论深度。书的附录部分还附有鲁藜年谱、研究文章索引、主要参考文献等,成为一本权威的鲁藜研究入门书,同时也使这本传论成为一册了解鲁藜诗歌创作的必读书。

  其次,是鲁藜诗歌的研究。就是玉树先生所说:“如今诗人走远了,但他会留在诗里。”玉树先生对于鲁藜的诗歌是了解甚详、如数家珍的,他在介绍诗人经历的时候,常常引用作者的诗歌,用作品来说话,显示出独特的诗人视角和传论真实性。比如介绍鲁藜的两个哥哥、复杂的怀乡情感、流浪者的心态、对于形势的感怀、延安印象、华北新土地放歌、从北战场到夜行曲,一直到著名的哲理诗《泥土》的创作过程。当然,解放后的创作更是有一条诗人的生活经纬主线。我们读着这些诗很自然地跟随叙述者一同走进了诗人的生活,也更加文学地体会出作家的人生经历,感悟独特的艺术个性与张力。鲁藜的诗集我们一般的读者看的是每一篇的意向和风格,而玉树先生除了这些以外,还看到了诗人的生活轨迹在诗歌作品中的行走脉络。作家是以作品传世的,当然作品也无不显露出作家的精神生活。从这个角度说风格即人。通读全书,读者一定会感觉出玉树先生是以诗人的视角来研究诗人的全貌。特别是《泥土》的创作经纬,除了哲理的意味以外,还有政治层面上的东西,这是后延安座谈会的产物,也正好体现了“作家之幸”的历史规律,是很值得深长思之的。

  再次,是鲁藜人生经历的追寻。传论虽然注重理论,但传论毕竟是传记的一种,要详细周全地介绍传主的一生,特别是那些在重大历史关头、产生一定影响或者轰动效应的事件中的人物。本书给我们介绍了延安整风风波、反胡风政治风暴、反右以来的炼狱之灾等。在这些大的事件中的那些高压,以及诗人所经历的“尴尬人又遇到了尴尬事”,都有很平实的介绍。我以为写鲁藜与刘颖西的结合更是独家资料,尤其是他们那种结合方式,是很可以与现代诗人作家的离异有一比,当然生活总是比文学更感人。书中还有鲁藜与王曼恬从结合到离异过程的交代,可惜介绍不细,其中阴影里的江青因素等本来都是可以展开写的,因为王曼恬身世特殊,后来在文坛、政坛上炙手可热,诗人的境遇也就更加无奈,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和家庭的吊诡。很可惜由于一些原因,许多独家资料在书中都省略了。其实这些写出来,更能够表现所谓“运动”,是怎样把一个司局级领导干部,一夜间变成了“罪犯”;所谓“改造”是怎样把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沧桑中变成了“农民”的。以此为一个侧面,会很好地展示历史的沉重与诗人的无奈。如果全面介绍这些资料的话,应该成为鲁藜传记的一个亮点。

  (王玉树著《鲁藜传论》近日已由金城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