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西蒙娜·薇依的思想画像——读《西蒙娜·薇依评传》(王扬)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1日10:25 来源:光明日报 王扬

  在文学体例中,“评传”是很独特且不易驾驭的一种。它既需要如评论一般,对传主的思想脉络有所把握并进行评析;同时还需要像传记一样,对其生平进行叙述和阐释。帕拉·尤格拉是个足够优秀的作者。他的努力,使有关西蒙娜·薇依的一切,在《西蒙娜·薇依评传》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帕拉·尤格拉在本书中以精准的笔触,为法国哲学家、神秘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西蒙娜·薇依刻画了一幅令人过目难忘的思想画像。与维特根斯坦一样,薇依属于那种最特立独行、最难以亲近也最容易遭受误解的另类伟大思想家。加缪和T.S。艾略特对她崇敬有加,而苏珊·桑塔格有句名言:“在薇依赢得的成千上万读者中,能真正分享她思想的人,我想只是少数。”帕拉·尤格拉无疑属于这少数。他在本书中生动简述了薇依圣徒般短暂而非凡的人生,以及她的思想历程,诠释了薇依现象中的多重悖论,探讨了薇依思想所涉及的哲学、政治、基督教、犹太教等多个领域的难题,很多地方都像薇依作品一样发人深省。

  西蒙娜·薇依生于1909年,卒于1943年,在这短暂的生命旅程中,她经历了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光。两次世界大战几乎都对她的生命产生了足以改变方向的影响。在一战期间,她的学业受挫,但凭借过人的天赋,她还是在16岁时进入中学就读。从维克多·杜吕依中学到亨利第四中学,薇依经历了人生中最愉快的时光——她的天赋在最优质的教学环境中,实现了近乎井喷般的迸发。而在中学时,薇依结识了另一个在法国历史上足够有名的女人。这两个人几乎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一般,代表了“知性”与“女人”结合的不同方式——这另一个女人,名叫波伏娃。

  1935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得知此事的薇依选择参加这场战争——书斋里的正义终究无法令人信服,她要亲自对“赤色分子”与“佛朗哥分子”之间的斗争作出判断。在西班牙,她见识了战争灾难所能给予人类的绝望。这无疑对她后来的思考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西班牙前线回到法国,到二战爆发,战火燃至法兰西之前,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她尝试回顾历史,寻找人类不断制造黑暗的根源,而希特勒,却在继续书写黑暗的历史”。1942年,薇依来到了美国,这似乎是唯一令她蒙羞的事——她是个英雄,却要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她的健康状况也是在这一期间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一年后,她在英国与世长辞。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薇依选择了节食——每天只进食少量“圣洁的”食物。这似乎成为她实践自己思想的方式——作为一位宗教思想家,食用“圣餐”在她看来并非是“进食”,而是人们将自己与神融为一体的方式,而普通的吃,则意味着不洁与粗暴。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不妥协”显然是其表现自己独特性的方式。薇依也着实是从不妥协——她的思想与主流格格不入,她的做法总令人诧异,甚至她作为一个女性这件事本身,在尚由男权主导的世界里,她所表现的杰出,也是“不妥协”的一种表现。

  《西蒙娜·薇依评传》 [美]帕拉·尤格拉 著

  余 东 译 漓江出版社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