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中国书法史研究的体例创新(白锐)

——读《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2月01日09: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白 锐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10多年来,书法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然而,书法研究在书法理论、书法批评、书法史这三个维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其 中,书法史的研究尚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晓华所著的《大师——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位历史人物》(以下简称《大师》),可以看做 是一次体例新颖的书法史写作的新尝试。该书以生动的语言、艺术的视角,展现书家鲜活的生命情志与高妙的艺术境界,读来深入浅出,是学术性与趣味性结合的一 部书法史力作。与一般的书法通史不同,《大师》以书法家为主体,遴选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20位书家加以个案研究;同时,鸟瞰秦代到清代书法史, 具有一种通史的视野。在某种意义上,该书开创了一个新的通史写作范式,即以“人”为纲,而不是以政治性的朝代划分为线索,从而使他迥异于一般的书法通史著 作。

  明确书法评判的标准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书法史上闪耀着无数杰出的书法家,遴选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20位书家,无疑体现着著者对书法的评判标准。 面对长期以来存在着“书法是否是艺术”的质疑、书法艺术标准阙如的现状,《大师》通过对这20位书家生平小传的梳理,展现历代法书囊括的美学意蕴、宏阔历 史和人文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传达自己对书法评价标准的思考。他认为,“在人类长期的审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都认同了这样几个标准:一个是技术标准,就是 技术难度要高,技术难度低的不行。第二个就是要有个性,个性要很强,语言又非常独特。第三呢,就是独特语言背后,要隐藏着人类审美的共同性,要和这门艺术 的规律相吻合。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艺术作品,就成为这个时代艺术的代表,成为创作典范,在历史上就被奉为经典。”该书贯穿了这3个书法标准,结 合不同书家的各自特点分别从技法分析、审美个性、审美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立足书法艺术本体和书法美学的高度,超越惯常的书法史料爬梳与整理,是有 鲜明学术立场的书法史写作。

  呈现丰富详瞻的史料

  郑晓华为历代书法大师立传的想法最早源于30多年前大学毕业时。1995年至1998年,他在书坛耆宿欧阳中石指导下攻读书学博士学位,累积了 大量的古代法书史料和文献,讲解书法大师生平的想法更加明晰。博士毕业10多年来,郑晓华有意识地注重查找历代书法大师的各类资料,勤作笔记,勤于思考, 并善于甄别史料,逐步形成《大师》的雏形。后因机缘巧合,要拍摄《中国历代书法大师》电视系列讲座,应广大读者需要,希望整理相关文字资料,因而促成《大 师》的出版。

  《大师》涉猎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地方志、古代笔记小说等,融会极为丰富的史料、 文献和书家逸闻趣事,是历代研究20位书法大师学术文献的聚宝盆。史料的准确和丰富,是书法史研究的必要条件,但书法史研究的史料又不能局限于文献,还要 通过个人的艺术感觉发掘大量的图像史料。在这一点上,郑晓华长期以来的历史学学术背景和书法创作的实践经验,为完成这部书法史著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再现生动鲜活的书家

  在历代书法史的研究中,关于这20位书家的著述与文献颇为丰富。在以往的书法通史研究中,书法家鲜活的个体生命常常被取而代之为一些琐碎的生平 考据、概念分析,把鲜活的书法现象变成了博物馆里面的标本,这是书法通史类著作写作的一大遗憾。如何在通史写作中表达书法家的个体生命,是很长一段时间以 来书法史界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问题。《大师》充分注重了书家个体生命的展现与书家艺术情感的挖掘,让每一位书家真实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 “宋四家”中的米芾是一位纯粹的学者、艺术家。在他极高的艺术成就背后,流传着很多“癫狂”的故事。《大师》生动描绘了那些与米芾艺术创作紧密相关的“怪 癖”雅事,这看似与其书法创作没有直接关系,实则不然。米芾特殊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造就了他自卑而狂傲、敏感而癫狂的人格个性,这对他书法风格的形成产 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著者浓墨重彩地对米芾的趣闻轶事进行描写,方便读者知晓特定时期艺术家性格产生的原因,更为关键的是让读者深刻领会艺术家生命 结构和艺术作品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大师》的撰写着重考虑书家的艺术高度,坚守艺术本体,并对书家的相关情况客观呈现,完全有别于部分书法史僵化地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看待书家。书家因为艺术水平的出众而名垂青史,但这并不意味着书家一定是位大德君子。比如,作为秦始皇战略谋士的李斯是中国文字统一的总设计师,小篆正是 在他的主持下得以出现。然而,《大师》中也毫不掩饰地记载了“焚书坑儒”的李斯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空前劫难。可见,艺术水平和人品高下是两个方面,正如 书中所言,“其实这两个尺度是两边各管各的,泾渭分明。历史老人会把账分得很清楚,你哪边都得算清楚。”这种“知人论世”的文笔,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材 料,而是在丰富的史料中带给当代读者以切身的体验和无尽的思考。

  《大师》倾注了郑晓华30多年的学术积累,这种热衷学术的严谨态度、尊重学术的执著精神,为略显浮躁的时下书坛注入了新风。因此,该书不仅体现 了郑晓华学术思想的高度、博闻强记的广度,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书法史学者长期以来治学的厚度与对于书法史相关问题思索的深度,它在书法通史写作方面所取得 的体例创新和研究进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当然,作为一部开辟范式的著作,《大师》所开创的研究体例,也只有在今后的书法史研究中不断得到实践和检验才能发 挥其最大的价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