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北京,北京——读俞胜著《城里的月亮》有感(郭华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8日14:49 来源:城市晚报 郭华悦

  俞胜的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堪称是文字版的《北京,北京》。

  第一次听到《北京,北京》这首歌,是在公交车上。那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正结束了一天的辛劳,朝着那个简陋的小窝赶去。一听到那悲凉的呐喊,顿时让我的双眼噙满了心酸的泪花。而这样的悲怆,同样也出现在《城里的月亮》这本书中。

  读完了最后一页,当合上书后,我满心感慨。这种感慨,来自书中主人公的不幸,也来之现实生活的残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很能说明这本书的主题。一个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外乡人,在城里谱出了一曲曲悲歌,令人感叹。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典型的写实,不为了圆满而圆满。小说的结尾,很真实,编辑先生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自己被发配到了学校的食堂。这个结局,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是在意料之中。另一篇小说中,主人公来自他乡,接到了城里姑娘的绣球,但为了取得女友家人的认可,努力奋斗。但最后,一场车祸结束了他的奋斗。而小说基调给人的感觉,哪怕没有这场车祸,这段感情也不容乐观。

  这就是《城里的月亮》的难得之处。在描述上述几个故事时,多数的小说,为了给读者所谓光明的前景与憧憬,多半会人为地加上一个圆满的结局。对于一部写实的作品来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是一招错而满盘皆输,让整篇文章显得不伦不类。而《城里的月亮》,对于主人公的遭遇,全从现实出发,不刻意地留下一条光明的尾巴。这样的写法,尽管沉重,却更现实,也更能发人深思。

  小说的笔调,如悠悠白云,潺潺溪水,不急不缓地写出了一个个心酸的故事。外乡人融入城里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作者不像其他人,用天上掉馅饼的方式,圆了主人公的梦,却留给我们无尽的荒诞。

  相反,作者用看似普通的笔法告诉我们,进城,当城里人,靠努力,更得靠制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