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苦难山地的阳光书写(艾自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8日10: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艾自由

  2014年8月3日下午4时30分,一场6 . 5级强烈地震突然袭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顷刻间山崩地裂,江河断流,村庄被埋,房屋倒塌,伤亡惨重。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以及昭通市、曲靖市和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会泽县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以最快速度集结抗震救灾力量,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人员,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抗灾。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等发挥了抗震救灾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彰显出人性的光辉。在这种情况下,昭通青年作家吕翼痛心不已,冷静思考,有感而发,夜以继日,用了二十多天时间,完成了18万字的儿童题材长篇小说《疼痛的龙头山》 ,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大难前的果敢,体现出了一个作家强烈的担当意识。

  《疼痛的龙头山》以鲁甸龙头山地震为背景,采取“儿童视觉、成人童话”的复线型双视觉,虚构了一个让人心痛的爱的世界,让人体味到连接地气的情爱。

  从“儿童视觉”来看,童言无欺的儿童眼中自然坦荡,便于把一场地震前后的人性的有私与无私,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中构架得比虚构还虚构、比真实还真实。主人公大洋芋是个十岁多的彝族少年,富有爱心,性格桀骜,却又寡言少语。幼时便和汉族少女小花娇订了娃娃亲。龙头山矿山的过度开采,引起了大洋芋的极端不满,深夜将未来老丈人金云开拉矿的大卡车轮胎割破;为了筹集外出寻母的路费,大洋芋和小花娇走进千年前的银矿洞,两人差点丧生;到龙头山支教的白洁老师的一堂关于爱的讨论,再次引发大洋芋对母亲的思念。为找回大洋芋的妈妈木香,父子俩踏上了漫漫长途,在这条对爱回望和向往的路上,各种奇遇由此展开。刚回到龙头山,地震发生了,在生与死的救援考量面前,为救白洁老师,大洋芋体现出了少年男孩的英勇气概、体现出了一个大男人才有的敏捷与无私。

  在吕翼的笔下,龙头山的疼痛,是相爱的疼痛,是思念的疼痛,是离别、寻找、内疚和刮骨疗伤的疼痛,是爱与恨碰撞之后的疼痛。龙头山这个古代就产优质白银的彝汉杂居的地方,汉人有汉人的信仰、彝人有彝人的宗教,他们同吃一股山泉水,同走一条弯弯路,多少年了却一直处得很好的传奇;彝族山歌、全牛宴席、打亲家、经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龙头山上百年来的过度开采与近年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中人与自然的不断磨合;大洋芋与忠心耿耿的那条叫做犸基的狗、那只叫棵棵的公鸡的相互温暖;龙头山人落后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的种种纠缠,在小说中交织缠绵,有着较强的可读性。

  《疼痛的龙头山》中的人物虽然全部是虚构的,杂取种种人而成,但流淌在人物血液里的真情实感却是触手可及的。小说从文本的整体架构和细节描写,到文本的人物设计、情节结构、场景处理、心理刻画,都匠心独运。故事一波三折、扑朔迷离、惊心动魄,以故事生动、人物鲜活、反思深刻为特色,呈现出清新自然的艺术特色,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洋溢着真善美的优秀长篇小说。

  《疼痛的龙头山》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就是民族团结。文中所写的龙头山,是个彝汉杂居的村庄。他们在一个村子里同生共存,互相开亲,互相帮助,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和平共处,同谋发展。作为汉族的金云开、前来支教的白洁老师,他们自始至终地帮助着困难重重的普麦一家,从生活上、从精神上,一直在给予无私的、暗暗的帮助。小说的一开始,大洋芋因为对金云开那辆大车的不满,而在夜深人静之时,将车胎割破。此后作为父亲的普麦给他打圆场,作掩护。在大洋芋随父亲一起找到妈妈,然后随金大叔回龙头山的路上,大洋芋“想到以前划坏车轮胎的事,心中有着无限的悔恨。他太对不起金大叔了,他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卑鄙的小人,用小动作来对待勤勤恳恳、有宽容之心的金大叔” 。当他小心翼翼地提起此事,说以后掐到钱,要送金云开几个轮胎时, “金大叔笑了。金大叔说,不必不必,你跟着白老师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领我们去看看北京的天安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就够了……”而在小说的末尾,一行四人坐着拉花椒的大车进县城时,心里有“鬼”的普麦说:“……我现在是要脚踏实地地干点事儿了,我变现实了,还是让那些虚无缥缈的梦远离我一些吧!我是在想,你新换的车轮胎质量好不?上次……”早已心知肚明的金云开大笑起来:“你那点小动作,瞒得住我的眼啊? ”故事里的人物,将爱与包容,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应该是乌蒙山区各民族相生共存的写照,更是中华五千年来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艺术再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无疑,吕翼的长篇小说《疼痛的龙头山》是一部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结合得较好,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描绘昭通梦,用文学形式讲好昭通故事的长篇佳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