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评论首先应充满虔诚(周明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5日14:24 来源:云南日报 周明全

  文学批 可能是近年最受冷落的一种文体。作家们多对“事不关己”的评论“高高挂起”,读者倒是热衷些许,但似乎却一直是在费力地寻找,但是却很难找到有感觉的新东西、新观念。于是,评论便沦落到“闲言碎语”的境地,成了只有评论家自己热衷的事,与谁都不亲不和。造成如此境况,原因很多,但我想,其根子还是出在评论家身上。其一,文本中理论术语太多,生硬僵化,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其二,面对作家时,大多数评论家功利性太强,眼光唯上,只盯名家,一窝蜂地盯在某几位作家或某几部作品——但人家名家未必在意你的批评;只是这些批评家的志气,似乎也就在赔本赚吆喝,弄点名声而已。这样一来,从读者角度说,评论便成了可读可不读的陪衬。这种现实下,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作家和作品便自然而然地被深埋了,无人问津了。

  这几年,我误打误撞地做起了文学批评,我做批评是有所选择和坚持的,那就是对那些地处边缘的无人或者少有人问津的书写者的关注。搞文学批评,非我工作需要,这个爱好和我的业务、工作几无关联。独立,让我可以无所顾忌,我以为,这是从事文学批评最好的状态。我的理解是,一个优秀的评论家应该有相应的独立鉴赏力,谁的作品都可以看,都可以评,“读进去”是前提,读出子午卯酉进而或批或评,才能无愧于评论家的“大号”。

  我强调独立的“读进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有这种独立的追求并为之“修炼”,才可以自由地评新人作品,评陌生作品。多年来,有“修炼”韵味的文学批评真的少之又少,反衬出的是,某作品卖火了之后,所谓评论家的趋之若鹜。这种滞后式的总结式的批评几乎无价值可言,使评论家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引导市场和读者的本来职责,变成一句空话。

  我一直觉得,把文学批评追求冠上“目的”是无益的,比方把它当成职业或作为攀附某种地位的台阶,那就危险,最起码它很难纯粹。批评家不该是一味的“捧”或“杀”,批评家的职责,不是给作家指明道路,而是给写作和阅读提供帮助。实际上,正如李敬泽所说,“在文化创造上,作家们才拥有最大的权力,他们背靠生活之书进行创造。相比之下,批评家在生活面前显得苍白,所以,评论家并没有掌握什么创作的秘密,可以对作家颐指气使。” 但是,批评家可以通过自己对作家和作品的分析阐释,促使作家去思考,让作家感觉自己有“危险”,如果作家在太“安全”的情况下去写作,我相信那个作品一定没意义。

  文学是战场,每个作家都应该是战士,只要这个社会还有阶级存在,有贫富差距存在,有不自由的存在,那么作家永远只有一个名字:战士(加缪语)。相对而言,文学批评家是什么?文学批评家需要和哲学家一样,虔诚地去面对这个时代的文化,或于鉴赏,或于建设,或于建造。我认为,评论首先应充满虔诚,充满对艺术的虔诚,对朴素大美的虔诚;其次,批评者必须表现自己的感情,也必定要表现自己的品行。尤为重要的是——批评家该有能力让作家认清方向,为作家拓宽写作领域甚至写作思路。

  我现在更感兴趣的评论方向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评论以及言说,呼吁中国文学建立起我们中国自己的评论标准,即什么是好的中国小说。在“中国小说”这一概念上,我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文坛从上到下的注意,不建立这个标准,中国文学没有前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