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场身体和心灵的探险(方卫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1日15:5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方卫平
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儿童文学评论家 方卫平

  上世纪30年代,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其著名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向成年人发出这样的呼吁:“关于儿童依然存在大量未知的东西,他们的心灵中也有大量我们不甚了解之处”。因此,“我们必须怀着一种激情和牺牲精神去开发这片未知的领域”。多年来,儿童书籍的发展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成人向童年这片秘密领地探进的不懈努力。而通过探询和呈现童年的秘密,它也帮助孩子们不断探索和认识着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年本身即具有某种探险的性质。正如艾伦·贝克尔在其获得2014年凯迪克奖银奖的图画书作品《不可思议的旅程》中所展示的那样,在由童年自己开启的那扇神秘大门背后,等待着孩子们的是一次充满未知的“不可思议的旅程”。

  旅程的起点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任大星的儿童小说《大马路历险记》,记述了一个孩子从狭小的家庭空间中逃遁出来,却迷失在更大的社会空间中的“历险”。那历险后的回归,也是童年旅程必要的重新定位。同样是涉及“出走”的主题,奥地利儿童文学作家、1984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涅斯特林格的儿童小说《伊尔莎出走了》,讲述的是青春期女孩伊尔莎的叛逆出逃。小说最后,伊尔莎虽然回来了,但导致她“出走”的生活危机却并未得到真正的解决。小说结尾透露出的某种抹之不去的“担忧”感,正是青春期的灵魂投下的不安分的影子,它也促使我们反观小说中成人世界的失误,进而反思我们自己的现实。彭学军的儿童小说《浮桥边的汤木》,书写的则是童年的另一种“迷失”。10岁的汤木误把隔墙听到的一段戏剧台词附会到自己身上,误以为有人要杀他,由此开始了独自等待危险降临的日子。少年轻盈的生命与沉重的死亡之间的对峙,碰撞出独特的生命思考和感悟。它让我们想起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等了一整天》中那个同样在误解中与死亡相面对的孩子。在彭学军的作品中,孩子丰富的心理和情感得到了更为细致的表现和书写。

  由日常生活启动的童年探险,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而然地延伸向更开阔的身外世界。英国作家伊娃·伊博森的《蝴蝶·天堂·探险记》,虚构了3个孩子在蛮荒而神秘的亚马逊丛林中的奇妙旅程,这段旅程锻炼了他们的勇气,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刘兴诗的《象童》将少年历险的足迹带到了野象群出没的印度丛林,演绎了一出孩子与象相恤相惜的深情故事。葛冰的童话《校园大精小怪:八百精灵》,则是在离奇的幻想中书写着童年本能的冒险冲动。这些延续着古老的少年历险文学传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童年需要“走出去”,也正是在这样“走出去”的冒险中,它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茁壮,它的心灵也变得日益强大起来。

  优秀的童书同时引导着童年“探险”的触角超越狭小个我的限制,伸向更开阔的现实和历史的空间。《早安!我的植物邻居》是一位母亲以亲切而清新的随笔式文字向孩子介绍身边的各种植物。观察和结识这些每天与我们相见的植物,丰富着童年生活的日常美感。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则是将宏大的历史人事编制入生动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孩子在阅读历史、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历史。这样看似遥远的阅读和思考,将为童年生长中的身体和心灵提供最重要的滋养。

  那些挚爱孩子的成人们,默默地关注和陪伴着童年的这场“历险”。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来自成年人的这种真诚的理解和陪伴,使童年的这场“探险”不再像过去那样孤单,即使在独自前行的路上,心中也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