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寻找“洋葱芯子”的春天(易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21日11:56 来源:解放日报 易强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刘东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刘东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对于中国得以存续至今的传统文化,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刘东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洋葱芯子。

  他在新作《再造传统》一书中批评文化激进主义与政治激进主义时写道:“革命总有点像是在 ‘剥洋葱’ ……如果只要求这‘洋葱’被‘革掉’一两层,那就是张之洞或梁启超的主张了,它所对应的就会是当今的日本;如果还要再‘革掉’一层,那就是孙中山到蒋经国的实践了,它所对应的就会是当今的中国台湾;如果还要再‘革掉’一层,那就属于‘新民主主义’的主张了,它所对应的就会是我国的建国初期;接下来,如果还要把它‘革掉’一层,那就会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洋葱’也就只剩下小小的、食之无味的‘芯子’了,它所对应的就会是‘文革’的浩劫;幸亏,此后的中国已经迷途知返,如若不然,还要把这‘洋葱芯子’再继续剥下去,那就会进一步坠入民主柬埔寨的悲剧,弄得整个社会简直一无所有了。”

  万幸的是,这颗“洋葱芯子”还顽强地活着,至于能活多久,是不是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则取决于它能否在全球化的生态环境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是一个尴尬而玄妙的问题,与所有国人息息相关,但在这个价值理性萎缩、工具理性膨胀的时代,只有少数真正的学者才会真正在意。刘东却已经思索了十年之久。而他之所以与之苦苦纠缠,是因为他认为“只要我们这代人还不能想清它,就终将有负历史交付的文化使命”。

  《再造传统》 一书正是他十年忧思的结晶。

  这部作品并非如我们经常读到的学术作品那般古板有余、生气不足,而更像是一沓系统而有趣的讲稿:主题突出,逻辑严密,素材丰富,视野广博,语气诚恳,措辞生动。显然,作者希望它能够吸引包括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从业者及在校学生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注意。

  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述正在进行中的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以及全球化与全球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部分讲述“洋葱芯子”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生存状态;第三部分则是作者提出的拯救“洋葱芯子”的战略。通过引述齐格蒙特·鲍曼、斯坦利·霍夫曼、罗兰·罗伯逊、阿玛提亚·森等诸多世界顶尖学者的理论,并列举大量事例,作者试图让读者接受这样两个基本观点:其一,包括我国在内,所有国家的传统都具有可以“改造”或者“发明”的特性;其二,全球化是世界,而非仅仅中国,不可逃脱的命运,任何消极的态度都极为不智。同时,其进程并非“扁平”、“均质”的,它与“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并生,而且并非是一种单向的力量,有心人完全可以将它当做工具或者渠道来利用,为“洋葱芯子”的成长争取更多的机会与空间。

  基于这两点,作者得出了他的最终结论,即只要带着警觉加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去,传统可以“再造”。

  总体而言,第一和第三部分内容让笔者收获最多。作者在第一部分引述并予以解释的诸多全球化理论,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对“洋葱芯子”的命运有所关心而认识却大体停留在感性阶段的读者来说,像是获得了一把打开理性大门的钥匙。例如,英国社会学家罗兰·罗伯逊的“全球在地化”理论帮助笔者进一步理解了“韩流”这种文化气候出现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引述的理论并非仅仅来自西方世界。比如来自印度的声音,即让笔者感受到了这个同样古老的国度在面对全球化进程时的自信。来自韩国与日本的声音似乎弱小了些,事实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关注这两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特表现。

  在第三部分叙述拯救“洋葱芯子”的策略时,作者先是在学理层面以及实践层面证明了文化激进主义与政治激进主义的“自我殖民化”取向的不可行,然后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文化纲领。但重拾“中体西用”的口号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政治体制改革,恰恰相反,作者认为,只有重建了政治合法性,才能避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道德危机,创造出真正和谐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创造出足以“长治久安”的基础,才谈得上拯救“洋葱芯子”的可能。作者提出“预支未来”的新观点——这种对于未来的庄重承诺,只要能够缓解尖锐的悬念,自会使原本有可能激化的社会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缓和,而且,随着阶段性目标的日益临近,它也的确会被逐渐地化解。由此一来,社会氛围自会变得一天天祥和起来。同样的道理,这种“预支未来”的发展路线图,也会使中国与世界的艰难接轨,变得平缓简易许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