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在英国感受无烟场——蕙眼英伦[之一](韩小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9日11:12 来源:人民政协报 韩小蕙
▲英国的室外吸烟亭 韩小蕙 摄▲英国的室外吸烟亭 韩小蕙 摄

  2014年中国联航发生“吸烟门”丑闻那阵子,我正在英国。事情发生在8月30日,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的KN5216次航班从成都飞往北京,在备降太原机场时,5位乘客竟然在离加油车很近的舱门处吸烟,而在此之前,这架飞机上已经有乘客在卫生间内抽烟,因有乘客举报,空姐去制止了。这第二次的舱门聚众吸烟,当然再次引起其他乘客们的批评及抗议,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规定,停机坪内是不准吸烟的。

  虽然暂时栖身在英伦,但“50后家国情怀一代”的我,还是很难过很认真地想着:这也真算是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葩了!他们是怎么把火种带上飞机的呢?安检形同虚设?他们竟真的不怕飞机发生爆炸?

  仅就“禁止吸烟”这件事,我个人最心仪的是中国香港。香港真算得上是我等被动吸烟者的天堂。我第一次去香港那年,但见到处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5000元”的告示,很醒目,毫不避讳,理直气壮。而且我的感觉是真罚,而非花架子,所以足足震慑住了不法烟民们。比起香港,澳门就差多了,虽然也四处可见“此处吸烟罚款3000元”的告示,但我亲见就在五星级酒店大堂,有烟民公然在告示底下吞云吐雾,却没有人制止,更遑论执法罚款啦。

  英伦这片土地上的烟民,也为数很不少,比我想象得多多了。来英国之前,我听说不列颠政府在1998年就发表了《吸烟杀人》白皮书,其后在戒烟的宣传和限烟措施等方面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即使在欧洲也是走在了禁烟运动的前列。这对于一向铁杆儿烦吸烟的我来说,是抱着满心欢喜来的,诚以为英国烟民都少到看不见了的程度呢。谁知真是痴心妄想!抬头不见低头见,你每天都能在大街上、小区里见到他们,美女、帅哥、不惑、耄耋、穷人、富人都有。最扎眼的是那些身材细纤的金发美少女,本来玉润的手指上夹着一根惹人厌的烟卷,本来娇红的嘴唇上叼着一支讨人嫌的烟屁股,就变得面目可憎,让人不禁长吁短叹,替她们可惜。没有最新权威资料披露当下英国烟民的人数,仅从街上行路人的概率上,大体可估算出不少于国民总数的十分之一二。后来获得了一组旧数据:1945年二战刚结束时,英国有84%的男人和41%的女人都抽烟,天啊!怎么这么可怕,加起来竟然达到63.25%,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男烟民比例降到51%,可喜可庆。又经过了不断宣传“吸烟杀人”的20年岁月,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英国整体烟民已下降到28%,成绩大大的。但从那时到21世纪前10年的这20年里,却只取得了一小点成绩,2010年末下降到21%,英国烟民的数量还剩下1000万人。越往后,这戒烟就越艰难了,虽然吸烟者的整体趋势还在一点一点地减少,但剩下的铁杆烟民越来越多,他们的抵抗也就越来越顽韧……

  英国是世界上产烟大国之一,2000年卷烟产量252万箱,约占世界卷烟生产总量的3%,居世界第7位。据说英国烟民的百分之八九十都喜欢抽Marlboro香烟,它的制造商是世界第一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品牌名称“万宝路”起源于英国,最后却是在美国注册的。英国烟民们忠心耿耿地以牺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替它赚钱做出大的贡献,其实推理说,英国政府应该不怎么高兴。

  英国的禁烟条规非常明确、严格,且是真刀真枪,子弹上膛,虽然不像严厉的香港那样到处贴着“罚款××英镑”的告示,可是绵里藏针,暗中使着劲儿呢。长期以来,英国政府不断提高烟税以迫使人们自觉戒烟,因而它成为世界上卷烟最昂贵的国家之一。一个华裔烟民告诉我,他来英8年,在伦敦、雷丁、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富地方穷地方都待过,从来都见英人买烟是一盒两盒地买,就没见过买整条的———因为香烟实在是太贵了!一盒万宝路,20支,得卖到9英镑左右,若一条就是90英镑,小1000块人民币呢(汇率高时得1500块),不是土豪,哪儿买得起啊?

  “您要知道,很多家庭平均收入也就是2000英镑多一点,还要养房,还要养车,还要养孩子,还要吃喝穿戴,还讲究旅游……除了富人,一般工薪阶层,谁舍得一次就买一整条啊?”

  我不解:“那还抽它干什么,干脆戒了不就得了?”

  他吞吞吐吐:“唉,这也不是说戒就能戒的……”

  这让我想起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坐实是也!

  有一项研究表明,越贫穷,越生活拮据,越没钱的人,就越是把手里那支烟攥得紧紧的。另外,文化水平的高低也与此趋势相同,学历越低者的吸烟率越高。此外,失恋者、失业者、境遇不佳者、生活不如意者以及青少年蒙昧者的群体,也都是吸烟的重灾区。

  众所周知,当年大英帝国是靠坚船利炮侵略海外,掠夺弱国、穷国的财富,盘剥殖民地、半殖民地而逐渐积累起财富,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这过程中其烟草业借着铁血强权,也把势力伸到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劫走了大量黄金白银。英美烟草公司自1902年侵入中国,在中国掠夺了半个世纪,据《上海近代民族卷烟工业》一书披露,该公司刚开始进入时,最初“只在上海浦东有个百余人的小烟厂,投资金额21万元……此后经过几十年的掠夺,到抗日战争前夕……它已垄断中国烟草工业和销售市场达半个世纪之久”。

  英国进入当代社会以来,似乎消停点儿了,讲起了反对种族歧视,讲起了女权……在烟草生意上面,也不再仰仗着长枪短炮去直接明抢强夺了。但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天性,谋求投资的最大利益回报,当然是烟草公司股东们的最高目标,有一则被英国人改头换面的语录这样说道:“资本主义的世界,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得罪女王……”

  英国当代的烟草市场是由两大公司控制的,一是帝国烟草,占全英年销量的45%左右。第二名竟然是日本烟草国际公司,它主要是在2007年收购了英国的跨国公司加莱赫公司,在英国的年销售量差不多能占到全英销量的近40%。它们在市场上是怎样厮杀的我不知道,可以想见当然是滚滚刀兵,狼烟四起。我自己亲眼看见的是大英帝国的严防死守,进英国海关,只可带一条香烟入境,要是胆敢违犯,没收!罚款!坐牢!

  说个笑话,以前我单位有一同仁嗜烟,每次我劝他戒烟时,他都态度平和地应承。下次我问他怎么还不戒?他诡异地一笑,说:“戒烟还不容易,我都戒过一百多次啦!”

  在英伦各地,我没见过劝人戒烟的标语什么的,也没到过戒烟的专门场所,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样子。据说里程碑是2007年英格兰发布的《禁烟令》,禁止任何人在包括酒吧和餐馆在内的所有封闭、半封闭公共场所内吸烟。禁令一出,一时间全英国戒烟人数多达40万(后来有多少复吸的不知道),香烟销量下降了6%(急死烟草资本家了吧)!

  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英国人都已接受了“吸烟杀人”的概念,烟民们也都已养成了户外吸烟的习惯。即使在我们小区里,也常常见到那几个男女烟民,在院子里溜达着过瘾;下雨的时候就可怜巴巴地躲在门厅外面的屋檐下,真像一小撮鬼头鬼脑的“黑社会”。说来小区内这情景我不害怕,出了门就不同了,有几次我走在街道上,路过一些House时,有青年男女们聚集在门厅外吸烟。从他们身边走过时,我紧张得大气不敢喘,根本不敢看他们,生怕怎么着?你知道英国的路都非常的窄,你躲不开,只能近距离从他们身边走过。不过每次都是我庸人自扰,自己吓唬自己,人家抽人家的,自顾自地说笑,怎么着也没怎么着———顺便说一句,英国的社会秩序很平稳,安全得很,起码我3次到英住下的200多天里,连交通事故都没碰上过,更遑论社会刑事案件了。

  我所到之处,倒是领教了对烟民们温情的人性关怀。就在离我们住处不远的大街旁,专门有一个带顶的“凉棚”,只有顶,四面皆空,配有木座椅。起初我以为是候车室或避雨亭,有一天特意绕进去看了看,只见4根立柱上安有4个蜂箱似的不锈钢大烟灰缸,始明白这里原来是烟民们的“家”。

  这样能远离二手烟、三手烟的大环境,总的来说,让我感到“幸福生活”的指数非常高。要知道除了港澳台,全中国最好的防烟环境应算是北京了;而在北京,我就职单位的戒烟环境算得上“高大上”,专门设有吸烟室,且一再通告在办公室内吸烟要罚款200元。但就这样,有时还是挡不住不自觉的烟民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他们可都是有文化的高中级知识分子,明明知道二手烟、三手烟对别人有危害,但仍偷着“暗害”别人。至于你到了外地,再大或再小的公众场合,也挡不住掏出烟来就点火的烟民,他们心里根本就没有“侵害了别人”的概念。这些人绝大部分不认为在人群里吸烟会对别人有伤害,不然他们也就不会在家人、亲人和孩子面前吸烟了。对你的勇于当面请他们不要吸烟,好一点的烟民会笑笑,避开出去;赖一点的会耍个花招,一边狡猾地自嘲是“二皮脸”,一边继续抽,弄得你没辙;还有恶劣的、凶狠的,干脆恶语相向!唉,你怎么办?你能做的,大概也只能是说上一句玩笑话,给自己找个台阶:“中国Pm2.5的贡献率,也少不了你们烟民们的功劳哈!”

  据统计,在英国其他族裔吸烟人数均有不同规模下降的大背景下,华人烟民的人数近5年来却一直在增长。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已成为华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英国癌症协会认为向华人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在英国,让我最讨厌的是英国烟民随地乱扔烟头的坏毛病,那白色罂粟一样的烟头星星点点,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开放式候车站内最多。有一次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我们家楼下的大门外打扫了一下,轻而易举地就歼灭了四五十个烟头,你说这素质是不是也够低的?

  我觉得最傻的就是英国的烟民们,当你们享受着英伦清洁的空气,完全不知Pm2.5上升到500、600、700、800、900、1000……是何种难受滋味时,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自己作贱自己呢!

  (作者系光明日报领衔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