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红岸止》写出“文革”的“少年史记”(陆晓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11月14日11: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陆晓春
《红岸止》 程黧眉 著 作家出版社 2014年8月《红岸止》 程黧眉 著 作家出版社 2014年8月

  《红岸止》是散文家程黧眉刚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小说作品。她日后是否要来个华丽的转身我不知道,不过读完《红岸止》,这也就成了我的盼望。

  我得到这部小说的时候,先是美丽的装帧遂了我贪馋的视觉,可“红岸止”三个字也挑战了我的母语能力。“止”是停止吧!在我的榆木脑壳里,“止”的可以是时间、事件、脚步、感情什么的,怎么会是个江岸或地方呢?我想弄明白。这一弄不要紧,把自己弄成了一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边哭边笑的神经兮兮。我阅小说何时如此地失过态呢?

  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工业城市——红岸,书中的主人公是从8岁到17岁半的女孩“苏联”。这名字是她的父亲苏若谷和母亲朱淡宁起的,以纪念他们的留学生活和他们的爱情萌生地。推算下来小苏联大我3岁,1960年出生,“文革”10年在她是一点都没浪费。我年少时也是个东北姑娘,她经历的事情和感情我能读懂,但这也不是阅读时与阅读后的歌与哭的真正来源,作者用包着火的雪团儿般的笔触叙述出来的事件,用细微到极处的笔墨展现出来的小苏联的内心,还有不露声色也能让我们时时感知存在的作者的宽仁,让我多次潸然泪下。

  读完书,我几乎喜欢上了书里所有有名字的人,这是我读其他书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他们的善与好被作者含着笑一一悠悠道出,他们的缺点、错误甚至罪行也被明察秋毫的作者揪到,可揪出后都被放到盛人性的篮子里,于是这些不好就得到了理解、原谅和宽恕。

  小说开头,苏联的奔跑就令我震撼。其间的象征意味让我惊悸了好久。

  瘦脚伶仃的苏联跑在红岸江边的砖石上。

  她疯狂地奔跑,满地的落叶哗哗地被她狂乱的脚步卷起,在空中飘荡,又疲惫地落下。

  随之而来的是那场大雪。

  让我心疼心酸的有苏联丧父、朱淡宁丧夫、车大爷丧子丧女这样的“死别”和“大背头”丧妻的“生离”,等等;也有苏若谷、卫红、超美甚至“大背头”的死去。这是多么严重的失去与逝去呀!而且他们没一件是秋天叶落般的自然,都复杂地纠结着人类的道德判断,惨烈地挑战着人类承受的极限。

  还有苏联在身体发育、心理成长时,对生理周期和乳房发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错误认知,她对异性的了解与认识更是如此。这些读起来无奈得真让人心碎。

  有很多段落又让我焦急义愤,恨不能进到书里去助阵。我也帮着作者为孩子的纯真美好以及勇敢而喝彩。如马修的“孤胆小英雄勇救白雪公主”、苏联的“街头救越美”、“澡堂洗耻”等细节。甚至克飞的“弹弓射路灯”的情景,因为有爱的理由,也都变得似乎是可以赞许的了。

  天寒地冻中人性的温暖也让我感到欣慰,如“天堂回信”,如“去朝鲜屯换大米”。有时读着读着,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男孩子们滚雪球挡汽车,苏联担心新娘婚礼上鞠躬时烫得鸟巢般的头发里会掉出鸡蛋,苏联学骑车冲下山的戏剧性场面,等等。

  苏联18岁时,考上北大了。此时的她,像秋天的大雁一样要向南飞了,红岸于苏联,就止于此了。

  我确认这不是一首儿童歌谣,更不是一部商业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完成一个独特的使命——叙写着在出了错的一段历史里,一个亦即一代孩子的成长史。

  这出了错的历史也是一个乐章,只是演奏它时作者用了埙、二胡还有马头琴。如果你也喜欢听这种悠扬而忧伤的呜呜咽咽的曲调,请来读一读《红岸止》吧!

  《红岸止》用两代人的血和泪发出呼喊:一个理性有序的社会样态对人的生存是多么重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